- 积分
- 2935
- 主题
- 精华
- 准生证
- 本
- 石鬼面
- 碗
- 觉悟
- 丝
- 暴击
- %
- 引力
- 牛顿
- 热情
- ℃
- 体力
-
- 声望
-
- 注册时间
- 2003-12-24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你准备好加入热情组织了么?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组织
x
本帖最后由 JoJoFans 于 2009-2-15 13:08 编辑
神父上天堂所必须的14句暗语,具体有什么含义??我查了一下,个人觉得是荒木老师的意大利情结和日本人的风俗以及和剧情综合在一起的产物。下面我罗列一下,如果有说错的话,请高人不要骂我。
14句暗语具体是:
来个图片版:
螺旋阶梯:
独角仙:
废墟之城:
无花果水果挞:
独角仙:
“德蕾莎”之路:
独角仙:
特异点:
乔托(GIOTTO):
天使:
紫阳花:
独角仙:
特异点:
秘密的皇帝:
————————————————————————————————————————————————————————————————————————————————————————————
来逐个了解一下:
——————————————————————————————————————————————
一:
螺旋阶梯:
螺旋阶梯比喻人生的向上攀登的阶段,达到新的高峰。
1、下面来引一段话,关于这个意思的:“第九封信 在人生的螺旋阶梯上攀登”
罗伯特奎因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宇宙、人类世界和我自己都有了新的认识。在宇宙的领域中我的一种至高无上的、仁慈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在人类世界的领域里,我的不足被丰富代替。在个人领域里,我更加富有内部动力而且更加关注他人了。我清楚了我的人生目标,更加渴望去帮助他人。我粗俗的行为受到限制,我变得更加文雅、更加温顺、更加富有爱心。当我表现出这些更加纯洁的美德,同时不断地使他们更加发扬光大的时候,我就更加充满了光明、真实、智慧和 高尚。在这种状态下,我也能把他人引向更高的目标,而他们身上的光明的美德会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这种更加强烈的光芒反过来也更加照亮了我。我们在共同创造的过程中被联系在了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正向着更加光明的目标前进。我相信我的目标是那个不良的自我改进后在不断攀登伟大的人生螺旋。”(节选)
2、
登上辉煌要靠螺旋式阶梯
All rising to great place is by a winding stair.
--Sir Francis Bacon (1561-1626)English philosopher
登上辉煌地带,靠的是螺旋式阶梯
登上辉煌地带,靠的是螺旋式阶梯。———英国哲学家培根
总结:神父要达到天国也是要经过螺旋阶梯般的考验成长。
——————————————————————————————————————————————
二、独角仙
因為雄性獨角仙的頭部有一支巨大的角,故稱為獨角仙。
獨角仙屬於金龜子科的兜蟲亞科,所以獨角仙又稱兜蟲
日本人非常崇拜獨角仙,以獨角仙的頭部形狀做成日本武士的頭盔。
學 名:Allomyrina dichotoma
英 名:Rhinoceros beetle, Unicorn beetle 俗 名:兜蟲
棲地分布:棲息於闊葉樹流出樹汁處,主要產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低、中海拔山區,在台灣平地或山區皆可發現。
分 類
屬於鞘翅目金龜子科獨角仙亞科獨角仙
外觀特徵
獨角仙的身體外面是是一層如盔甲般的硬殼,身體分成頭、胸、腹3部分,不含觭角體長約4~7cm,體色深褐色至紅褐色,雌性體性較小。
頭部─有兩隻觸角、口器、複眼,雄蟲頭部前方有鹿角狀之長觭角,前胸背板有中央突起之小觭角,雌性頭部前額部分有些微的突出。觸角的頂端分叉成三部分,有嗅覺。口器上佈滿像牙刷一樣的鬍鬚,用來吸取樹木及水果的汁液。
胸部─有六隻腳、四片翅膀及一些氣門。每隻腳的前端有鉤爪,可緊緊鉤住樹木,翅膀分為前翅和後翅,獨角仙共有18個氣們,是獨角仙的呼吸器官。
腹部─橫紋柔軟有氣門、交尾器及消化器官,獨角仙的消化器官有前腸、中腸、後腸、馬氏官及肛門。
生活習性
成蟲出現於5~8月,生活於低、中海拔山區,夜晚具趨光性,幼蟲生活在腐植土中,吃腐植土為生,成蟲生活在林間枯葉堆下面、流有樹液的櫟樹、枹樹或柞樹上,以舔食樹液為生。
飼養方式
在飼養箱中(水族館可買的到),放進新的腐植土,再把卵放進土中約5公分深處,飼養箱中大約放10~15公分之腐植土(可在昆蟲社購買),幼蟲吃腐植土長大,一個飼養箱最好養4到5隻幼蟲,養太多幼蟲,不但腐植土會不夠,也會影響幼蟲建蛹室。當腐植土表面出現很多幼蟲便便時,應更換新的腐植土,為防乾燥,腐植土表面應用噴霧器灑水補充水分,飼養箱應放在陰涼處。
成蟲飼養於飼養箱中,箱中約放8~10公分之腐植土及枯木、枯葉等,以蘋果或西瓜喂食即可(蘋果較不易腐爛,大約3天換一次),腐植土表面應用噴霧器灑水補充水分,飼養箱應放在陰涼處。
種 數
世界上兜蟲大約有一千種以上,獨角仙只是其中的一屬(Allomyrina)
生 活 史
卵→幼蟲→蛹→成蟲 完全變態
总结:我想荒木老师的童年也可能是喜欢这个吧,日本人的甲虫情结。
——————————————————————————————————————————————
三、废墟之城
能称得上废墟之城的有很多个地方。但考虑到荒木老师的意大利情结,我就选了罗马。而罗马也的确是著名的废墟遗迹之一,比如系列常提到的罗马斗技场。
1、在罗马废墟中找寻法的阶梯:
那天晚上,走到卡皮托利诺山市政厅的后面,俯瞰古罗马市苑,白日里黄色的残垣断壁已经不见了,只有黑黝黝的安静中灯火阑珊如点点萤火。
黑黝黝的大地点点萤火,和黑茫茫的天庭寥寥星光,我看到它们之间写上了这样的文字:朕将已往杂乱的大量皇帝宪令加以整理使之协调一致以后,就将注意力转向浩繁的古法书籍。我们好象横渡大海一样,由于上苍保佑,终于完成了一件曾经认为是无望的工作。
就象横渡大海一样!徐国栋先生则说:如同在深渊中行走!他把《法学阶梯》的这一段翻译的更是诗一般流畅:朕将朕的关怀扩展到古人学识的无尽卷帙,如同在深渊中行走,靠着上天的眷顾,朕已完成了这一令人绝望的工作。
就象横渡大海一样!如同在深渊中行走!而我,这个时候正彳亍于罗马的废墟之间。
罗马是我欧洲之行的第一站。这一天,从早晨七点到深夜十一点,从Colosseo露天剧场到夜幕中再返梵蒂冈,几乎无论何时何地,举目就能看到一处废墟或者废墟群,一个孤零零的神庙,一片正在挖掘中的土地上神柱、雕塑等横七竖八……我第一次感到历史离我这么近,已经不是我贪婪地要把它们全部摄入眼中,而是它们不断地冲击着我,推着我向前,在这残垣断壁间找寻着我冥冥中应该寻找的。
所游历的废墟中,Colosseo露天剧场也即古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市民欣赏角斗士和由他们表决给予角斗士自由人资格的地方;特拉扬市苑等众多分布于老城各处的大型市苑,提供了罗马市民进行贸易、集会和宗教祭祀的场所;卡拉卡拉大浴场,罗马市民可以在这里洗浴同时也敞开心扉讨论市政、共商国计。无论是共和国时期还是帝国时期,罗马市民都拥有一样的市民权,因为他们都是罗马的自由人,不论是生来自由人还是如斯巴达克思一样的被释自由人,而自由“是每个人,除了受到物质力量或法律阻碍外,可以任意作为的自然能力”。
我们的地陪导游有一本书,每一页的正图上是某一处古罗马遗址现状,把前面的一页白纸翻盖上正图,就显示出了一个将散乱的遗址现状天衣无缝地契合在其中的原遗址全貌及街区复原图,斗兽场、特拉扬等市苑、卡拉卡拉大浴场、跑马场等等属于罗马市民的宏伟建筑立刻冲破时空跃然纸上,不,应当说那黄色的遗址立刻褪去岁月的铅华,呈现在我的面前。
归国之后,我在我的《欧陆行记》中如是描述驻足在古罗马斗兽场前我的感想:公元一世纪,当这座建筑物开工时,中国大秦阿房宫的那一把火已经燃烧了将近三百年。是的,我们可以说:早在古罗马斗兽场之前,中国就有了阿房宫。中国的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岂不远胜于古罗马斗兽场?!然而,当我们今天在这里目睹古罗马斗兽场,抚今追昔,感受当年五万罗马市民的欢呼时,阿房宫给我们留下的却只能是书本上的“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那是我们的阿房宫吗?
那不是我们的阿房宫,那是大秦皇帝私人的宫殿,而古罗马斗兽场是属于罗马市民的。阿房宫的国土上,君权神授,皇帝是天子,百姓是其子民;而在建造了古罗马斗兽场的这块土地上,即便是帝国时期,如查士丁尼的解释,王权的得来也是源于“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是人民,而不是与人民对立的虚无缥缈的上天。故而,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查士丁尼《法学阶梯》中,在查士丁尼皇帝认为的这部象横渡大海一样而得来的涵盖了全部法学基本原理的《法学阶梯》中,它的全部内容几乎都是人身权、物权及债权这些私法概念的集合。正是基于我眼前的这些废墟所展现的罗马市民社会历史,《法学阶梯》确认了私权是一切法律权利和全部法学基本原理的基石,由公民权利的确认和保护出发,是建立一个正义的法制的社会必须经过的阶梯。
分布在罗马各处的古遗址在地图上以“Romano”标记,罗慕洛兄弟就是罗马市徽上那个吮吸着狼奶的孩子。在罗马行走,有时会突然发现某个起伏处的马路边有挖掘中的古屋,古屋遗址虽有三层楼高,但楼顶却与现在的马路齐平,原因就在于罗慕洛兄弟是在罗马七丘上建城的!因为沧桑岁月,这七个丘陵已经不明显了,时间在抹去罗马七丘的差别同时也掩埋了在它们之间发生的历史。不禁感慨:殊不知浮土掸去,才是真实的历史。
浮土掸去,才是真实的。二十年前,读法律时,第一门课就是“法的基础理论”,当我们的留苏老师将北大版教材撂在一边,非常敬业地讲述他已根深蒂固了的“国家和法的基础理论”时,我们恍然如听天书,而到了第二年读民法时,却突然发现这民法课程的体例安排不就是已经学过的法理教科书上的那些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等等吗?但我们分不清孰先孰后,那个年代,我们的法理辅导材料充斥着维辛斯基等等“司机”们的论断,我们在这些举着标有阶级专用记号的斧头镰刀的“司机”们的引导下,只有“正确”方向、没有《法学阶梯》!条条大路通罗马,而罗马在浮尘的掩盖下。
查士丁尼指出:法律学习分为两部分,即公法与私法。公法涉及罗马帝国的政体,私法则涉及个人利益。这里所谈的是私法,包括三部分,由自然法、万民法和市民法的基本原则所构成。查士丁尼还告诫道:我们所适用的全部法律,或是关于人的法律,或是关于物的法律,或是关于诉讼的法律。首先考察人,因为如果不了解作为法律的对象的人,就不可很好地了解法律。
人!或者罗马市民,或者接受罗马帝国统治获得罗马市民权的蛮族。在这些有关人的法律中,自然法是“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包括人)的法律”;万民法是“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受到所有民族的同样尊重的法”;市民法是“每一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法律”。阅读到这些无处不闪耀着“人”的文字,一如亲身感受的古罗马废墟间无处不散发的市民社会的气息,这气息因为自信而扩散到有人的其他地方乃至自然界并且经久不息。
《法学阶梯》由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皇帝组织制定于公元533年12月11日,作为查士丁尼《国法大全》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具有法律效力,更是一部系统的罗马法教科书。制定颁布时,罗马所在的西罗马帝国已经在蛮族入侵下灭亡近七十年,一个人的年龄。史学上将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而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视为罗马帝国时代的结束。就是这样,在罗马帝国成为历史时,由查士丁尼宣布的“置于罗马统治之下……各族人民现在都受治于我们已经颁行的或编纂的法律了”的《法学阶梯》诞生了,由公元前5世纪的《十二铜表法》至公元6世纪的《国法大全》标志着的历经千年构建的罗马法永生了。时至今日,它们不仅仅只在废墟间点缀着某个沉寂的角落,它们依然在我们的这个越来越全球化的社会中呼吸,不管你承认或不承认。我在罗马的废墟间,就是这样找到了通往过去和现在、基于私权的法的阶梯。
而君士坦丁堡,这个诞生了属于罗马的《法学阶梯》的城市,在延续了罗马帝国辉煌的一千年后,被突厥人攻陷和屠城,并且迅速伊斯兰化,它现在的名字叫伊斯坦布尔。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去伊斯坦布尔,是否也能看到些废墟和在废墟中找到什么?
2、罗马古城——废墟之上的美丽与沧桑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罗马是一件精致的建筑艺术作品,尤其是那规模宏伟金碧辉煌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高耸云天气势非凡的圣天使城堡,巍然屹立威风凛凛的埃曼纽尔二世骑像纪念碑,充满神秘色彩的许愿喷泉,更是以它们独特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因此,在想象中,罗马一定很美,很繁华。然而,当有朝一日你亲眼所见这座传奇城市的时候,或许,你会大吃一惊:没有流光溢彩,没有生机盎然,一切都是旧的,街道是旧的,房屋是旧的,整个罗马就像一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
让我们先来看看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吧:这座于公元72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起来的巨大建筑,虽然毁坏严重,残破不堪,但不愧为人类建筑史上的杰作。它的形状很像今天的体育场,近50米高的外围墙是用砖石砌成的三层石柱拱廊,周围有80个出入口,里面的阶梯式座位能同时容纳5.5万名观众,其规模之宏大,设计之科学,建造之精巧,不要说在两千年前,就是在现在,也令人惊叹不已。然而,斗兽场从建成的第一天起就浸满了野蛮与血腥。达官贵人们为了寻求刺激和欢乐,在这里上演了长达500多年的“人兽斗”。那是怎样一种残酷的场面啊!奴隶、囚犯同老虎、狮子在进行血淋淋的搏杀,统治者和权贵们却在看台上开怀大笑。最后,鲜血流尽了,兽性也满足了。可望着这座体现了人类高度文明的建筑,却怎么也无法把它和野蛮、血腥联系在一起。于是,在诅咒它的同时,又暗暗地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要不然我们只有从史学家的笔下去寻找它的踪迹了。
离斗兽场不远,便是罗马广场废墟。这个古罗马的心脏地区,曾经殿堂高耸、神庙林立,如今却杂草丛生,成了一片断壁残垣。华丽的埃米利亚殿堂,只剩下一堆零乱的石块;雄伟的马森齐奥殿堂,只剩下几堵厚厚的破墙;高大的蒂奥斯库雷神庙,只剩下孤零零的三根石柱;最为气派的萨图尔诺农神庙,只剩下八根石柱支撑的大门;为了纪念贵族与平民之间修好的和平神庙,只剩下光秃秃的庙墩基座。还有那维纳斯女神庙、米利亚殿堂、罗莫洛神庙、凯撒神庙,也都化作一堆堆的碎石和乱砖。徜徉在这罗马广场的废墟之中,仿佛就像在古罗马的历史中漫步。我们不能亲见古老的历史,但废墟却可以告诉你昔日的辉煌。残破的废墟正是完整历史的映照,而完整的历史也正是因为残破的废墟才得以顽强地展示着自己。倘若没有废墟,人类的历史就会变得苍白单调,就会变得残缺不全。
你一定想不到,罗马的废墟还远远不止于此,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间间残破的宫殿,一根根斑驳脱榫的石梁,一个个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条条被毁坏得不成形状的通道随处可见,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竖立在草坪之上,或横亘在街边路旁,或紧靠着新的建筑。尤其使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市区的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
罗马充满着一种残缺的美,一种古旧的美!是的,比起完整的建筑来,残缺的废墟更能给人以震撼,更能给人以深思,更能给人以力量,更能给人以启迪。
眼前的一切让人不由地惊叹和钦佩起罗马人来。
他们不愧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一族。面对古罗马文明的废墟,他们没有用推土机去把它们推倒和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去恢复和重现古罗马的壮丽辉煌,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也就毁掉了历史和文明。这无异于民族精神的自杀。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正因为如此,罗马人才以巨大的勇气和胆识精心地保护着每一处废墟,罗马也因此成为全世界人都向往的地方。每天从四面八方来废墟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旅游业成为罗马空前兴旺的朝阳产业。罗马人把废墟变成了宝贝,变成了无以伦比的财富。
罗马废墟,一个千古的绝响,一个永恒的魅力,一个不灭的辉煌
——————————————————————————————————————————————
四、无花果
我想意大利人应该很喜欢无花果,所以找了材料想证明一下。
1、
無花果
無花果是一種古老的水果,在兩千多年前人類就栽培它作為食用水果了。當時的人以為它是不用開花就會結果的植物,所以為它取名「無花果」而沿用至今。
無花果原產於亞洲西部的小亞細亞、阿拉伯及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熱帶植物,台灣在民國四年引入栽培。它的葉片寬闊,和榕樹不太相似,但卻同是桑科、榕屬的兄弟。它的花朵小而多,全部擠在球形的花扥裡,花扥的頂端有一個小開孔,可以讓小蜂自由進出,好幫裡面的小花授粉。由於花扥的外形像一個果實,直至今日仍常被誤為認為就是果實。
無花果的花扥含大量的醣類及維他命A、C等還有少量的蛋白質、脂肪及鐵質。除了作為水果生吃之外,還可作成果醬、乾果、蜜餞等,常吃有治療便秘和痔瘡的效果。
2、格雷戈里·柯索
《布娃娃的诗》
一只受宠的布娃娃
明白一个孩子离别时的痛苦
埋葬在摇床在阁楼它永远地死了
糖果样的颜色褪去
大短裤领我们去到别的地方
而孩子们的手生出了毛发
嚼烂的铅笔,别针,我们兜里的硬币
它们在哪里?
孩子的身体更长了
跟土地一样长
每一个身体都踩上他,有些还坐着轮椅
长长的疯狂的忌妒之旅
苏打水和无花果馅饼将喷发出口了
3、帕尔玛奶酪(Parmesan Cheese):一种意大利硬奶酪,经多年陈熟干燥而成,色淡黄,具有强烈的水果味道,一般超市中有盒装或铁罐装的粉末状帕尔玛奶酪出售。帕尔玛奶酪用途非常广泛,不仅可以擦成碎屑,作为意式面食、汤及其他菜肴的调味品,还能制成精美的甜食。意大利人常把大块的帕尔玛奶酪同无花果和梨一起食用,或把它掰成小块,配以开胃酒,当作餐前小点。又因其成熟期较长,所以比其他奶酪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现已成为世界上最佳的奶酪品种之一。
4、位于古运动场和竞技场中间的Via Nocera,离庞培市不远,庞贝古餐馆就坐落在这里。以往,慕名前来的游客或在酒楼来回游荡,或绕着古餐馆的饭桌转悠,或盯着当年居民仓惶逃离时留下的炊具发呆。他们只能想象庞培人享受的精致菜肴。现在,他们终于可以静静地坐下来,在庞培亲自体验古罗马人的美味生活了。
千年以前,古人们吃的究竟是什么菜?这些美食的味道又是怎样?恐怕你对这些问题是充满了好奇,却没有办法寻找到答案。最近,意大利科学家们就已成功种植出2000年前的蔬菜及食物。千年美食,居然得以重现。
2000年前美食重现,古人饮食可被体验
经过长达10年的探索,生物学家发现,这里的火山灰将萝卜、植物和花粉等几乎都保存完整。从而,就能知道古庞培人吃的是什么,并一一给种出来。如今,在庞培曾经最繁忙的酒楼的后花园中,已种满了当时的水果蔬菜:无花果、葡萄、椰枣、小扁豆、鹰嘴豆,甚至是锦葵,给餐馆提供古庞培食物。
餐馆的菜单将有粥、鱼、鸡蛋、干酪、用鱼内脏发酵制成的鱼露和一种有着乳蛋饼外皮一样的糕点,里面填满了月桂树叶和意大利乳清干奶烙。餐后甜点,是有着芬芳气味的桃子和孜然芹果。当然,这些食品并非合所有人的胃口。
庞培人钟情“怪异的菜肴”,大燕的舌头也上餐桌
作为庞培曾经最火的酒楼,这家餐馆早已声名在外。即便是普通的日子,也会吸引众多游客及许多当地有钱的商人。
餐馆有一个大的厨房,供中产商人和游客就餐。长餐桌上放着木炭炉子烹饪食物,三脚火炉架还架着壶。炉子还用来烤一种类似于现在意大利浮清干酪的小点心,乳蛋饼似的馅饼皮,伴着月桂叶一同食用。
主餐厅有6把长石椅,其中4把围着一张石桌,桌上是一个大壶装菜。厅外的花园,可以种上蔬菜。艳阳天,客人们坐在绿棚下聊天、饮酒和玩骰子,也可以欣赏着朗诵、演唱、乐器、舞蹈或杂技等各种愉悦的表演。据了解,此次活动期间,参观者还可以购买到当时的炊具,并学习如何烹饪古罗马时代的食物。
庞培人的烹饪风格酸甜,带有蜂蜜和无花果的浓厚味道。他们的饮食习惯因社会等级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高热量的面包、干果和劣质奶酪给奴隶们吃,而中上阶层吃着质量上乘的精美食物。据西拉罗介绍,繁盛时期的庞培,烹调被视为一种艺术而变得精妙绝伦。一个好厨师,必须能配上肉或鱼烹制出多种水果、肉类和蔬菜馅饼,还应该能使用各种不同的器具和模具制作出一种外表看上去与原材料完全不同的菜肴。
除此之外,庞培人还有一项饮食喜好广为人知———钟情“怪异的菜肴”,比如大燕的舌头、鹦鹉肉等。不过,这次活动并不会将这些怪异的菜肴介绍给游客。
千年前的奢侈美味,流传至今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庞培,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各阶层的人都普遍喜欢吃鱼,烹制的方法包括煮、冻、烤三种。
这里的主要食物是当地能捕到的凤尾鱼、沙丁鱼、鲭鱼、海胆、鱿鱼和龙虾,当然也有美味的鲟鱼和大比目鱼。最富裕的家庭还拥有养殖鱼和贝类的鱼塘。据说,当年考古学家一层一层地挖开火山岩屑,深埋在地下的“庞培城”出土了成堆的鱼鳞,这说明庞培人总是先将鱼清洗干净再出售。
他们将鱼内脏制成鱼露———先将鱼的内脏取出浸软,直至可以过滤为液体酱。据称,这需要相当的时间和技巧。自然,鱼露在当时是一种奢侈品,售价很高,数量也很有限。不过,其制作方法流传至今,成为许多意大利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调料。
当年庞培人就懂得保存果蔬。他们可以将洋葱洗净,在太阳下晒干,再阴干;然后放到瓶子里,加上醋、盐和百里香。据说,这样泡上两周后,洒一匙香料,便可以食用。
后记
2000年前,繁华的庞培城在维苏威火山的一次肆虐中全城覆没;1000年后,人们重新发掘出庞培古城,当时的环境毫无阻隔的呈现出来,散发着人走城空的撩人哀伤。如今,人们早已不为这座曾经被火山吞没的城市神伤,它奔放欢愉的风情与奢侈精致的宴饮足以让世人倾倒垂涎。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