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2
- 主题
- 精华
- 准生证
- 本
- 石鬼面
- 碗
- 觉悟
- 丝
- 暴击
- %
- 引力
- 牛顿
- 热情
- ℃
- 体力
-
- 声望
-
- 注册时间
- 2004-2-8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你准备好加入热情组织了么?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组织
x
华山之巅,独有隐者,名曰风清扬,剑法奇绝,称为独孤。
中国人常常说三教九流,九流急不清楚了,僧,道,儒三教还是知道的。
孔子周游列国,但凡给块肉的就来者不拒,不容于鲁国,受困于陈,蔡。郁郁不得志到了七十二过世,还把咱中国人的高龄就定在了七十古来稀,每每想起这位老先生都觉得高明是高明了,又有些迂腐,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最后独尊的居然是他,实在让人有些觉得奇怪,难道说当时汉朝为了照顾山东曲阜一带的经济建设有意为之?
个人倒是更喜欢一些李老先生了,李老先生超然脱俗,孔二见他的时候送了一只鹅(千里送鹅毛都是高级礼品了,人家孔先生送的是整一只鹅啊!)。结果这位李老先生收下之后,骑着头牛飘飘然出了函谷关,以后再没见过,后人说他羽化成仙,成了三清教祖之一,不过大约老子自己知道要唱一声诺,笑道原本是无,何必有之。
天地万物,自有其律,人法定之,不过徒增烦恼。
孔子大约是要救世,韩非讲的是治世,佛家让人出世,老子的意思大约是顺世吧。到底哪个更对,大概没人知道,人各有志,人也各有各道。
小的时候常常努力的要改变自己来迎合大人,稍大一些又想拚命改变别人来认同自己,其实心里明白谁都不会改变,我们只是顺着大道前行而已。
曾有人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其实年少的时候大概也不该看老庄,看了徒生苍凉,顿觉百尺竿头外一抔黄土再无其他。这里说句题外话,北皇都中的道士们未免不像道士,更像术士了。
中国历史上打着道教旗号混世的人倒也不少,始皇帝信徐福,派三百童男童女去东瀛求不老不死药,后来汉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喝长生露(据说是雨水加石灰制成……),再加上后来求丹炼药的皇帝无数,大约真的成仙倒也没有,道教终不见于大堂而见于乡野了。比方说张角先生就算是成功的把那个天命理念再包装,成功贩售,可惜后来公司上市的时候三位董事没有能及时融资,导致整个股市崩盘,那些都暂且不表了。
这边还是讲我自己大约觉得比较有趣的一位,陈抟。
这位老先生哪里人士,仙乡何处,偶俱是不知。就知道此人大是有本事,引得宋太祖赵匡胤跑到华山和他下棋。赵先生本来就是练武出身一条蟠龙棍使得极好,还有套拳法据说更在少林长拳之上(不服气的可以找萧先生比试),后来担任的也是殿前点检,相当于首都警备区司令职务,直到黄袍加身也不像个文化人。不知道为什么上了华山之后,突然有了雅兴,和陈老头下棋,结果华山归了人家,爱才之名也没得到。
这个归到老子口中,大约就是天道如此,说白了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忙也白搭。
灌水之言,一笑而过吧。
PS:顺便回应一下猫猫的回应我的焉然消散一文的回应,虽然那些都消散去了。
倒不是我轻视两位小女子写的呼啸山庄和简爱,推崇两个大老爷们写的悲惨世界和战争与和平,只是拿出来做个比较。意思是没有两位老爷们的经历见识大约是写不出后两本书,没有两位女生的兰心慧质也是写不出前两本书的。
其实就我个人来说,最喜欢的反倒是大仲马那厮写的通俗小说,即没什么大包袱,又能读的颇有味道,再下来傲慢与偏见这类小文看看也觉得极为温馨。悲惨世界是极喜欢的,呼啸山庄也是。简爱乃是家母最爱,偶脑后有反骨,素来是指南往北,撵鸡打狗,所以不说喜欢。而战争与和平看了不下五遍,从不敢告人看完,亦不敢说看懂。
苏修确实应该打倒。
说到读书实在很多可说,不过还是顺其自然,大道终是独行吧。
[right][本贴已被 寂静耳语者 于 2004年08月19日 13时14分06秒 噢啦噢啦过][/COLOR][/right]
[right][本贴已被 寂静耳语者 于 2004年08月19日 13时20分41秒 噢啦噢啦过][/COLOR][/righ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