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JoJo黄金之心欢迎您!

JOJO黄金之心

 找回密码
 加入组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总共3761条微博

+ 曼哈顿转播站 +

查看: 3836|回复: 33

一文字相声课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5 16: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准备好加入热情组织了么?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组织

x
一文字相声课堂1
第一堂课,自然要讲相声的四门功课——说 学 逗 唱
  说、学、逗、唱是相声的四个基本功,并且从“八角鼓”里借鉴了说学逗唱这四门口技来充实和丰富上演的节目。
  具体说来,其内容是这样的:
  说——包括说、批、念、讲四种手法。说指吟诗、对对联、猜谜语、解字意、绕口令、反正话、颠倒话、歇后语、俏皮话、短笑话、趣闻铁事等。批主要是讲评,比如《歪批三国》等。念指“贯口”,比如报菜名。讲主要以介绍为主,。
  学——各种口技、双簧,摹拟方言、市声以及男女老幼的音容笑貌、风俗习惯礼仪。口技就是学一些日常里的声音或动物的叫声;双簧则是一人在前表演,一人在后发声,两人相互配合;摹拟方言,又叫“倒口”,过去也叫“怯口”,是为表现人物的性格或地理位置;市声主要是学做小买卖的吆喝,又叫货声。在六十年代的时候,学里还加入了外语。
  逗——就是抓哏取笑。甲、乙二人,一宾一主,一智一愚,以滑稽口吻互相捧逗,褒贬评论,讽刺嘲谑。清末,英敛之的《也是集续篇》中曾形象地描绘了“逗”的艺术魅力:“该相声者,每一张口,人则捧腹,甚有闻其趣语数年后向人述之,闻者尚笑不可抑,其感动力亦云大矣!”
  唱——演唱小调、歌曲,还有学唱各种戏曲、曲艺,统称之为“柳活”。
  说学逗唱四中技巧的分类,今天就讲到这里了。欢迎各位继续收听相声课堂。

一文字相声课堂2
相声里的规矩:
  说相声的规矩是:一本正经,语气平和,正话正说,歪话同样正说。逗哏者,应当郑重其事,不能嘻皮笑脸,流里流气;捧哏者,应当随声附和,或装傻充愣,但不能挤眉弄眼、故作姿态。相声每况愈下,其原因是丢掉了规矩。
  近年,以丑化自己来逗人发笑而被冠以“笑星”之名的人,不断出现在电视上,并由此走红,身价高涨。使得许多人认为这就是方向、准则。
  按相声规矩来说的相声演员,与笑星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不是以出怪声儿、做怪像儿、撇唇咧嘴、满脸跑眉毛来让外界发笑。
  相声演员讲究说、学、逗、唱。其中以说为主,所以名曰说相声,而非演相声、唱相声。至于学和唱,附属于说,得会学多种多样儿,得学什么像什么,学谁像谁,不能只会唱通俗歌儿。逗,则是会抖“包袱”,逗听者发笑,而不是自己先笑。
  相声演员,与戏曲丑角演员异曲同工,都得是本身正规严肃,而让听者捧腹失态。

一文字相声课堂3
相声和笑话
  在文学艺术形式中,笑话和相声的关系最为明显。《笑话——人间的喜剧艺术》曾指出:“单口相声与笑话最为接近,可以说是专业艺人说的笑话。不过单口相声与一般的小笑话不同,它是专业性的、篇幅较长的笑话。拿相声和笑话作比较,二者的主旨和轮廓大致相同,都是以讽刺和幽默见长的喜剧风格的艺术,具有明显的传承关系。”
  相声主要表现在:一是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性格更加鲜明。二是情节更加曲折,细节更加丰富。三是朴素的笑料发展为适合表演的“包袱”。四是语言更加细腻、生动、形象。
  笑话和相声之间的传承关系更多地表现在艺术手法方面,兹略举数端如下:
  一、歪讲。
  二、吟诗答对。
  三、“三翻四抖”
  四、方言习俗

一文字相声课堂4
台湾相声发展近况
  有了陈逸安老先生(年近82岁),台湾才有了“相声”。陈老师,北京人,一九四九年播远来台也带来了中国传统的“相声”艺术。1950-1960年代陈老师与吴老师(兆南先生)奔走各地,多方倡导,相声在台湾于焉奠定了基础。
  然而,1960-1986之间,相声却在台湾声消匿迹了,当局致力台湾的军经建设而忽略了文化,因而25年之间,台湾没有了相声。可是这一充份代表中华文化而又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是决不该遭致毁弃而绝灭的。于是归国学人赖声川教授编导了一个舞台剧“那一夜,我们说相声”造成了轰动,那是一九八五年三月。同年一月,我、叶怡均小姐和同好们筹组了“汉霖说唱艺术团”巡回各地演出,以相声为主,兼及于大江南北曲艺。
  今天台湾的相声有别于传统相声,是以传统相声做为基础而发展出的台湾模式,人文背景所属的新时代相声。如非必要,我们再穿长袍,手拿折扇了;所引用的怯口活儿(倒口活儿)不再是天津,山东,东北,山西,上海的方言而以国语,闽南语,英,日语取代;只要不影响相声(语言艺术)的精髓,服装,化装,小道具,甚而灯光,音效都溶入了台湾的新时代相声,与多媒体的朝代密切结合,戏剧的成份着重了许多。
  如今台湾相声艺术的观众群不仅是怀着长者,大量的知识青年投入薪传的行列。观众层次越高,水平越高,越能获得热烈的回响,尤以大专学院演出为甚。僵也不了相声大赛;学校、社会团体成立了相声研习社;就连种子孩童也能逗乐个“哏”。相声潜移默化的社教功能在台湾是必然会被肯定的,企盼它能成为人人喜闻乐见的民俗精粹,从而跻身世界幽默宝库。

一文字相声课堂5
《文章会》探源
  《文章会》问世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可能出自读过四书、五经的旗籍票友之手。经过历代艺人的加工,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版本。例如,最早的版本里的主考官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军机大臣翁同龢(1830——1904年)和中堂荣禄(1836——1903年)。辛亥革命前后的演出本把主考官改为康有为和蔡元培。这段相声以嬉笑怒骂的方式,通过歪讲和曲解,抨击了八股文的迂腐,颂扬了人民群众所喜爱的诗歌和民间小曲,艺术手法较为隐晦、曲折,段子里不曾有一句提到戊戌政变、百日维新,然而,矛头却直指封建科举制度。话里话外,流露出对建立学堂以及康有为的变法和蔡元培的兴学的满腔热情,主题思想是积极的。
  从隋唐到清末,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的制度整整推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1950年才被迫废除。明、清两代,文科考进士每三年一次,考试科目就是八股文。所谓八股文,就是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构成。从起股到束股,又分为相互排比的两股,一共八股。八股文内容空洞,形式呆滞,大都是无病呻吟之作,成为封建统治阶级推行“读书中状元”的愚民政策的重要手段。清末改良派人士揭露八股文的三大罪状是“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其危害是“足以亡国”。1898年,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产生分歧,光绪皇帝采纳康有为等人的主张,在翁同龢的参与下,推行戊戌变法。“除旧”的第一条就是“筹办京师大学堂”。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把持朝政,力主守旧,反对革新。维新运动历时仅一百零三天,即告夭折。
  传统相声《文章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在这段相声里,巧妙地安排了皇上出题“我”作答的情节。例如,皇上出的“春王正月”的题,我答:“正月里来正月正,我与小妹逛花灯。花灯虽是假,妹子是真情,咿呼呀呼嘿!”皇上又出“秋题八月”,我答:“八月秋风阵阵凉,一声白露一场霜,小严霜单打独根草,‘挂大扁儿’甩子在荞麦梗儿上也!”以优美的民间曲调和呆板的八股文相对比,构成了对八股文的尖锐而又辛辣的讽刺。  

一文字相声课堂6
风格浅议
  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的形成,无疑是艺术成熟的标志之一。像相声这样具有百年以上而有又众多从艺人员和广大听众的艺术形式,存在不同的风格和流派是毫无疑问的,但因长期流传于社会底层,地位低下,研究工作又薄弱,这一问题未能提上日程。近年来,随着研究工作的起步已有所触及,但是,除了公认的侯、马两派以外,也未曾进行深入的研究。至于艺术风格,人们常常提到“帅”、“卖”、“怪”、“坏”,虽嫌笼统,却不失为探索艺术风格的线索。
  帅-就是潇洒、自然、大方,给人以高雅、脱俗之感。在旧时代,艺人社会地位低下,自以为是“无福之人伺候人”,甚至奉观众为“二大爷”,自称“三孙子”,上得台来,阿谀逢迎,不堪言状。在这种背景下,“帅”的风格难能可贵。不论表演传统段子还是新相声,都应当追求这种高格调、高层次的艺术境界。“帅”虽表现为舞台风度和艺术风格,却反映演员的素养。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艺术实践的磨炼,就不可能有“帅”的风格以及“帅”所体现的净化了的艺术美!
  卖-就是火爆泼辣,神完气足,给人以饱满、热闹之感。像相声这样喜剧风格浓郁的艺术,取得红火的效果,体现“卖”的风格,并不困难,关键在于火候的掌握,所谓不瘟不火是也。不火,达不到“卖”的境界;过火,甚至说什么“谁不卖力气,谁是小狗子”。则会流为粗陋不堪的“洒狗血”。凡是真正掌握“卖”的风格的艺术家,既表现出神完气足,又注意留有余地;既追求火爆泼辣,又保持凝练含蓄;既给人以充分的艺术满足,又有回味。
  怪-就是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给人以奇巧之感。“怪”,决非挤眉弄眼,低级趣味,而是刻意求新,出奇制胜。它不是随意性的产物,而是创造性的结晶。旧时北京天桥有所谓“八大怪”,都是独占一绝的创造天才,足以说明这个“怪”字的含义。相声演员占个“怪”字,必须有超凡的创造和革新精神。
  坏-不能按字面解释,而有其特殊的含义。大人见小孩淘气,姑娘笑见恋人,常这么说:你真坏!这里的“坏”显然是爱之深切的反语。相声的“坏”就是这样,可以释之为聪慧机巧,逗人喜爱。这种特殊含义的“坏”与“拙”相对立,贵在自然,譬如,“包袱”铺垫巧妙,抖落干脆,大出意料之外,有在情理之中,人们拍案叫绝,不禁慨叹:“真坏!”如果故弄玄虚,弄巧成拙,那就是真正的坏了。
  “帅”、“卖”、“怪”、“坏”,概括了相声艺术的不同的风格特色,却又不是互相对立、排斥的。一位相声演员可以独具一格,也可以某种风格为基本特色,兼及其他风格特色。不论独具一格还是兼具多种风格特色,归根到底,都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各种艺术风格只有差别,而无高下之分。

一文字相声课堂7
老舍说相声
作者:老舍
来源:齐鲁晚报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做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
  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
  老舍得“笑王”雅号
  从1926年第七期开始,上海《小说月报》连载《老张的哲学》。它的开头是这么写的:
  “……老张平生只洗三次澡:两次业经执行,其余一次至今还没有人敢断定是否实现,虽然他生在人人是‘预言家’的中国。第一次是他生下来的第三天,由收生婆把那时候无知无觉的他,像小老鼠似的在铜盆里洗的。第二次是他结婚的前夕,自动地到清水池塘洗的……至于将来的一次呢,按着多数预言家的推测:设若执行,一定是被动的。简言之,就是‘洗尸’。”
  《老张的哲学》登完之后,过了三个月,同一个作者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赵子曰》又开始在《小说月报》上连载。这次比上一次还幽默,譬如,写赵子曰唱戏上了瘾,自我陶醉,连做梦都在唱《八大锤》:“他倒在床上颠来倒去地梦着:八大锤,锤八大,大八锤,整整捶了一夜”。寥寥数语,读者忍不住会笑出声来。
  可是,这两本书,并不是只为逗笑而写。不论《老张的哲学》,还是《赵子曰》,都是很严肃的。它告诉人们一些严肃的哲理。正像茅盾先生对《赵子曰》作者的评语:‘在嬉笑唾骂的笔墨后边,我感到了他对于生活的态度的严肃,他的正义感和温暖的心,以及对于祖国的热爱和热望。”
  写这两部书的便是年轻的老舍。他当时二十五六岁,正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官话”。到1929年离开英国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发表了三部长篇小说的名作家了。他用漂亮的北京话写作,以文笔幽默、俏皮、生动而轰动一时,因此得了一个雅号:笑王。
  文采幽默集一身
  他的第一次国内公众讲演是在北京青年会作的,题目是《谈滑稽》。这一天,青年会礼堂座无虚席。从老舍先生一张嘴,到讲演完毕,听众的笑声几乎没有断过。每当全场哄堂大笑之时,只见讲演者本人非但不笑,脸反而绷得更紧,一本正经,形成一种奇妙的强烈对比。
  由于家境不佳,老舍先生先天不足。生下来之后,母亲缺奶,靠吃面糊糊长大。老舍说话很迟,三岁之后才能成句。但是,到了高小之后,沉默寡言突然被能说会道取代。到上中级师范的时候,老舍已常常在讲演比赛中夺魁。他从小就喜爱听相声、听评书、听京戏。他有几位好朋友,都是说故事讲笑话的能手,他们的名字是罗常培、白涤洲、赵水澄、何容、许地山。他们多数并不是北京人,可是在一贯以说话风趣而著名的北京人中,他们的口才都足以使北京人闭嘴。老舍和他们一起如鱼得水。一种对语言的共同爱好和超水平的驾驭本领,使他们常在语言上共同切磋。这一切使老舍成了一个有口才的人,懂得在什么坎节上找“哏”,懂得运用哪些规律和技巧,使人听了发笑、惊异,或者啼笑皆非。生活中语言功底的积累,品格中幽默气质的根基,一来二去,使老舍先生成了一个能写相声的人。
  老舍写相声始自“七七”事变之后,完全是为了抗日鼓动。他的幽默在相声里有了最高的价值和最广的市场。
  亲自登台说相声
  惊人之举是,老舍还爱亲自登台表演相声。在武汉他把脸涂白,把头发梳成“朝天锥”,把衣领塞起来,与著名滑稽大鼓演员山药蛋(富少舫)上台演过双簧;在重庆和相声演员小地梨(欧少久)演过相声;在重庆北碚他分别和作家老向、梁实秋演过相声,这些都是被传为美谈的趣闻。
  老舍说:“旧瓶装新酒给予我一种强烈的诱惑,因为这是宣传抗战的最锋利的武器。”于是,除了写新段子,让艺人们说“抗战相声”之外,他穿上灰大褂,手中拿着折扇上了台。对词的时候,老舍向没有上台经验的作家———他的捧哏伙伴,面授机宜:“说相声的诀窍是,不管台下怎么笑,台上的绝对不能笑,台下越乐得欢,台上的脸越要绷得紧!”有一次演出时,老舍按照老相声的章法用扇子骨打捧哏的梁实秋的前额,梁实秋躲闪不及,打落了眼镜。梁实秋忙伸出两臂,正好接住,在空中托住不动,做亮相状,观众以为是一种“绝活”,没看过瘾,大喊:“再来一个”。
  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抗战文协”举行第七届理事年会,老舍请来了周恩来,说七年前“文协”成立的时候,周先生就来了;现在,“文协”结束自己的工作,周先生又来了。我们请他讲讲延安的文艺动态。随后,由郭沫若当场和老舍的两句诗,老舍说笑话,说完笑话,接着说相声。又是一个巧合———以相声始,以相声终,伴随着“抗战文协”的生与止。7年多以前,在“抗战文协”的成立庆祝会上,就是以老舍的相声做压轴节目的。
  老舍很注意从生活中采集幽默的话。有一回高元钧和另一位著名曲艺演员一起坐火车出差,高元钧一上车便倒头大睡,睡下就开始打呼噜,打得山响,害得那一位一夜没合眼。第二天起来,那一位伸着大拇指对高元钧说:“您的呼噜打得真有水平!”高元钧很谦虚地回答:“咳,打不好,瞎打!”老舍很欣赏这句话,每当别人夸奖他的时候,他先说这个故事,然后说:“我也是打不好,瞎打!”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5-1-5 17: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嗯,~~~~~~~~~~~~~~~、


我很喜欢马季的段子:找舅舅。。。

经典阿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5-1-6 16: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不是一文字的找JOJO么.........
其实我喜欢相声胜过小品的~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5-1-7 03: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评书过相声
小品最次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5-1-7 03: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相声找jojo我已经开始传播了。。。。。。。。。。。

我舅舅信里写得明白:“听相声定要听好相声阿!”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 05: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2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附近有个相声票友聚会。也就是今天,但现在我还在小汤山开会,真是心急如焚啊。不知道这批票友的水平如何……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5-2-2 22: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文字相声课堂8

记相声史上的第一次女相声大赛

  一九九二年三月八日,在北京市崇文区文化馆举办了相声史上的首次女子相声大赛。参赛者约四十多对选手,年龄最大的是崇文区大桥街道的两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年龄最小的是西城区一年级女孩李悦。原来策划初衷只是举办市内规模的小型群众活动,没想到却引起外省市的轰动,山西武警部队的程萍萍程玲玲、青岛市曲艺团的邢英英、江苏的夏文兰、湖南的林毓、河北部队宣传队的刘岩等,都纷纷来京参赛。把此项活动上升为全国首届火花杯女子相声大赛。此次比赛有以下几个不同凡响的突出特点:

  (一)全部是以女子自身生活为题材,没有一段是男相声使过的传统老活。

  两位七十多岁老人所表演的相声《夕阳红》就是剧作家苏叔阳专门赶写创作的。当时有很多女选手参赛欲极强,只是苦于没有本子,策划人之一马贵荣便给予无偿的提供,为了比赛公平竞争,她放弃了此次的比赛获奖资格,只参加助演。

  (二)花钱最少,办的最实惠。

  此次活动前后花费经费仅五千元,比赛场地是崇文区文化馆无偿提供的艺术大厅,评委相声艺术家姜昆、李金斗、唐杰忠、殷文硕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王丹蕾、中央电视台文艺部王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曲艺编辑陈联升等人都是义务工作,分文不取。举办者把这五千元实实在在的花在了参赛选手上,凡是报名参赛者,都授与荣誉奖。赠予一尺高的青花瓷瓶,(前门珠市口景德镇专卖店特制)瓶上烧刻此项活动评委的签名,二、三等奖均为高约八十公分的五彩花瓷瓶,一等奖为价值八百元的一米高的青花大瓷瓶,比历届各种大赛的奖杯都精美。此活动由崇文区火花协会宋莫陶赞助了三千元,由日本女学生(后来获得相声硕士学位)的藤田香之赞助了一千元。北影音像协会的白宝贵先生赞助了一千元。可以称的上是一次历史上艺术大赛花钱最少、效益最强的典范。

  (三)参赛选手的水平之高超出人们的想象。

  当时,人们在电视荧屏上也偶尔看到过一些女演员说相声,但都是以唱为主,顶多再加上把吉它,没什么具体内容,更谈不上精品。但此次比赛却为一些有相声天赋条件的女演员提供了展示的机会。而且题材针对女性,贴近生活,自己演自己格外生动自然,这与那些“唱”相声和三十年代的“女使男活”比有着质的飞跃。如:反映热爱军人的《妈妈,我要嫁给他》、歌颂新兵女战士的《新兵》、颂扬女劳模的《温暖》、讽刺爱传闲话挑拨离间长舌妇的《四邻不安》、激励男女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比翼起飞》等都是非常优秀的节目。

  演出过程中笑声、掌声不断,评委们都连连称奇:没想到女相声里也这么藏龙卧虎!此活动为一些女演员以后的艺术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一等奖的获得者邢英英及搭档,现已是广州军区歌舞团著名的台柱,二等奖夏文兰和搭档丈夫倪明也被姜昆收为徒弟,成为全国有知名度的相声夫妻。双胞胎山西的程家姐妹被调入北京武警文工团,就不—一列举了。

  (四)此项活动也留下了最大的遗憾。

  这么有意义的一次比赛虽然有了一定的影响和轰动,但遗憾的是这个可喜的现象却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没有认真的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更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资料做为今后的探讨研究,女子相声这棵艺术萌芽没能凭借这场春雨长成气候。

  试想一下,如果这种艺术形式持之以恒的坚持下来,就算彻底解决不了当前相声滑坡的现状,起码也能为相声这个火不太旺的小炉子添点劈柴,多少爆点火花儿吧?每当看到电视上《XXXX火辣辣》那些不伦不类的“闹”相声时,就会让人怀念十年前的那次火花杯女子相声大赛。那么全心投入的选手,那么热心不计报酬的评委,那么活灵活现的表演风格,那么诚挚的举办者和赞助人,那么认真策划、为这个活动任劳任怨的工作人员,敢断言,今后能与这相比的不会再多了。

  (五)此次活动给人带来的启迪。

  这次比赛尽管是雨过地皮湿,不声不响地就这么昙花一现,但至今想起来最起码还能说明一点:当初一次区属的小小文化馆举办的普通群众活动,竟能产生如此意想不到的社会响应,可见喜爱相声的人大有人在,相声这门民间艺术还是有着强烈的生命力的。有这样好的基础难道它就永远滑坡没个出头之日了吗?其实,就滑坡这个名词来论,也不见得就符合实际。你老盯着荧屏上的那些不尽人意的相声。眼光不往别处看,那只能越琢磨相声越没戏!常言说:市上没鱼河里看,远的不提,仅就今年五月十二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由各校的大学生自发举办的一场相声专场在鲲鹏同上播出后,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和其他热爱相声的人打来电话无其数,有人甚至从河南信阳、齐齐哈尔、保定、内蒙来京与参加演出的学生当面探讨相声艺术。试想,如果相声在人们心目中失去了吸引力,那么这些人的做法又该怎么解释?

  地处北京西城的胖哈哈幽默团招生办相声班已有十六年,大部分学员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相声,现在有的都大学毕业了还舍不得离开这个团队,时间这么长,谁又都知道当前的学习该有多紧张,如果要没有对相声一往深情的酷爱和无怨无悔的追求,这些人能坚持的下来吗?所以,咱们还是应当对相声有点儿信心的好!衷心的期望类似当年女子相声大赛那样的活动能够再现,急切盼望热爱相声、关心相声的人能越来越多!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5-2-3 12: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文字相声课堂9

《文章会》探源

《文章会》问世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可能出自读过四书、五经的旗籍票友之手。经过历代艺人的加工,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版本。例如,最早的版本里的主考官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军机大臣翁同龢(1830——1904年)和中堂荣禄(1836——1903年)。辛亥革命前后的演出本把主考官改为康有为和蔡元培。这段相声以嬉笑怒骂的方式,通过歪讲和曲解,抨击了八股文的迂腐,颂扬了人民群众所喜爱的诗歌和民间小曲,艺术手法较为隐晦、曲折,段子里不曾有一句提到戊戌政变、百日维新,然而,矛头却直指封建科举制度。话里话外,流露出对建立学堂以及康有为的变法和蔡元培的兴学的满腔热情,主题思想是积极的。

从隋唐到清末,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的制度整整推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1950年才被迫废除。明、清两代,文科考进士每三年一次,考试科目就是八股文。所谓八股文,就是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构成。从起股到束股,又分为相互排比的两股,一共八股。八股文内容空洞,形式呆滞,大都是无病呻吟之作,成为封建统治阶级推行“读书中状元”的愚民政策的重要手段。清末改良派人士揭露八股文的三大罪状是“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其危害是“足以亡国”。1898年,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产生分歧,光绪皇帝采纳康有为等人的主张,在翁同龢的参与下,推行戊戌变法。“除旧”的第一条就是“筹办京师大学堂”。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把持朝政,力主守旧,反对革新。维新运动历时仅一百零三天,即告夭折。

传统相声《文章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在这段相声里,巧妙地安排了皇上出题“我”作答的情节。例如,皇上出的“春王正月”的题,我答:“正月里来正月正,我与小妹逛花灯。花灯虽是假,妹子是真情,咿呼呀呼嘿!”皇上又出“秋题八月”,我答:“八月秋风阵阵凉,一声白露一场霜,小严霜单打独根草,‘挂大扁儿’甩子在荞麦梗儿上也!”以优美的民间曲调和呆板的八股文相对比,构成了对八股文的尖锐而又辛辣的讽刺。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5-2-3 13: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现在相声正在下坡时期呢.(自我感觉)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5-2-3 13: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以后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大家心情真的好啊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5-2-3 23: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厌……我还以为是冷笑话课堂呢……
走错门了,走错门了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5-2-5 10: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文字相声课堂10
《侯宝林未完成的杰作》
2005/01/25
刘大为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和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工作单位都在北京的平安里。有时,中午我们都去柳泉居进餐,相遇欢谈。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后不久,又在柳泉居和侯宝林相会,他高兴地对我说:“你写的《欢呼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诗,我在《北京日报》上看到了,很感兴趣,我想根据它写一段相声。”“什么?那诗的内容也能写成相声?”“对,就用你诗中的一句就够了”。“哪一句?”“月里嫦娥要回中国!”
  侯宝林说:“想想看,将来人类也搭乘卫星飞天,到月球上把嫦娥、吴刚还有小白兔都接回故乡,他们回到神州大地一看,今日的新中国和几个朝代以前,他们奔月之时的生活时代相比,一定会产生许多喜剧性的观感,很适合用相声形式表现。”
  “这真是一个好题材、好主意。”我正称赞侯宝林的构思精妙之时,侯宝林接着又打量着我桌上根据他的指导要的饭菜,说起接回嫦娥、吴刚、小白兔应该请他们吃什么的话题。
  我看着桌上正摆着家常饼和炸小丸子,就说,也请嫦娥吃这个行不?他立即说,那怎么行?不要说请嫦娥,请任何女士都不能吃烙饼,女士张着大嘴啃饼,形象不雅。我改口道:“那就请吴刚吃大饼?”侯宝林说:“我已想过了,假若吴刚是北京人,咱们请他吃炒麻豆腐,就在柳泉居搭伙,早晨去护国寺喝豆汁,小白兔不用热菜,吃柳泉居的凉拌胡萝卜丝就挺好,嫦娥的菜我没想好,不过酒倒想好了,不能饮桂花陈酒……”“为什么?”“桂花酒月宫多的是,杨、柳二烈士访月,吴刚就捧出桂花酒么。”“那喝什么?”“北京的莲花白,又雅又清,适合嫦娥……”
  侯宝林这一席话,简直就跟相声一样精彩,他这未完成的杰作时隔48年,还经常浮现在我的心上,当时未能创作完成这部作品,是因为他等待着中国人飞天成功之日,他再画龙点睛地完成这部飞天迎嫦娥的、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说唱文学。
  如今,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飞行,已经圆满的成功,再过两年,中国将飞向月球,假若侯宝林能听到、见到这个景象,那该多好!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5-2-6 10: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文字相声课堂11

回归还是复兴:相声重新走入茶舍饭庄  
作者:栗建昌 张晓辉
来源:新华网

     周六的晚上,天津估衣街上的谦祥益茶园,一百多个茶座座无虚席。一盘瓜子,一壶茶,最多20元,便可随着侯宝林、马三立或尹寿山等大师弟子们的说学逗唱,乐上一个晚上。

  在近年来相声危机声不断之时,相声这门群众艺术开始回归它的起点,从人们习惯的电视镜头前,重新回到茶舍饭庄、小剧场。多年没有机会登台的老演员,开始了马不停蹄的演出;一些几十年的老段子,重新被发掘出来。许多相声界人士说,相声又回到百姓中间来。

  在谦祥益演出的是天津两个由专业相声演员组成的民营表演团之一--众友相声团,这只是他们经常演出地方之一。天津名流茶馆、中华曲苑、燕乐剧场,包括一个叫天津卫1928饭店也都成了相声演员活跃的舞台。另一个民营相声演出团体哈哈笑相声团有时一周要演到6场。

  众友艺术团团长,今年72岁的尹笑声是相声界第6代演员,也是已故相声大师马三立的高徒。他说:在这里演出的相声演员,不单为了挣钱,更主要的是将这些传统的相声段子说给观众,让观众了解相声的魅力和内涵。传统的经典名段在观众中还是非常有市场的。

  身材魁伟的尹老爷子实话实说,相声就应该活在人群之中。旧时天津的演出场所,除在茶馆、杂耍园子演唱外,主要还是在街头和庙会撂地卖艺。围坐团团密复疏,开场午正到申初。风高万丈红尘里,偏有闲人听说书。用艺人自己的话说:俩肩膀扛着一个脑袋,有块地就能演。

  中国北方曲艺学校校长王小淳说,曲艺这种艺术形式,确实是受到外来的一些艺术形式、特别是电视等艺术形式的冲击和影响,有一个阶段进入低谷。最近,特别是相声,从全国各地来看,不论是北京、天津,甚至是广西、福建这样的南方省份,又在逐渐地复苏。很多相声爱好者,其中包括非常多的年轻人,意识到相声这种非常中国的传统民族艺术的珍贵,使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又逐渐回归到她应有的地位上来。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5-2-13 14: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文字相声课堂12

《抡弦子》探源

著名京韵大鼓演员白凤鸣曾说:二十年代末,著名单弦艺人德寿山在天津市茶楼“攒底”,号称“单弦泰斗”。他是满族正白旗人,曾在礼部任职,学识渊博。中年患伤寒,留下身躯伛偻,胸部不能挺直的后遗症。他从幼年起就喜欢自编自唱“八角鼓”。通晓音律,对昆曲、皮黄也肯于钻研,演唱时注意吐字发音和行腔声韵,朴素醇厚,悦耳动听。每天上场,先将当日的见闻编成六句“岔曲”,幽默滑稽,堪称一绝。他爱讲笑话,有一次讲了一段“炸尸”的笑话,有人认为,稍作加工,就是一段相声。张寿臣听说以后,就请德寿山给他说了一遍,经过整理补充,编成相声,三个月后,在泰康商场“歌舞楼”中场上演,后来更名为《轮弦子》,又名《无鬼论》。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5-2-13 15: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不妨讲讲笑话的内容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组织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微博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JOJO黄金之心 ( 沪ICP备17003218号-3 ) 繁體中文

GMT+8, 2025-5-14 13:14 , Processed in 0.082800 second(s), 32 queries .

© 2000-2022 JOJO GOLDEN HEART

JOJO-CHINA.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