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JoJo黄金之心欢迎您!

JOJO黄金之心

 找回密码
 加入组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总共3761条微博

+ 曼哈顿转播站 +

楼主: 猫知道

[随记]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着,抓到一只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21: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21: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些并不见面,却用电脑网络相互联系交流的人,是不是也像那个动画里的人物一样呢?
观众3号 发表于 2009-12-6 21:24

呵呵,是的,挺像的~~

谁来把我们拍个动画片呢?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21: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似乎都是很恐怖的电影
洋娃娃和小丑什么,最可怕啦!
Merle 发表于 2009-12-6 19:20

那个动画公司的风格是很怪异,反正不适合小孩观看~~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9-12-6 2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动画公司的风格是很怪异,反正不适合小孩观看~~
猫知道 发表于 2009-12-6 21:31



  在鬼妈妈开头看到那双灵巧的手就吓坏了……扣子做眼睛也很恐怖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22: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鬼妈妈开头看到那双灵巧的手就吓坏了……扣子做眼睛也很恐怖
Merle 发表于 2009-12-6 22:05

《鬼妈妈》我没怎么看懂,大概是只看了一半的原因……

总体感觉就是怪,《怪物小屋》也比较恐怖~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9-12-6 22: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哪天鼓起勇气看看……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9-12-7 00: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鬼妈妈据说是歌特风格的。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9-12-7 00: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鬼妈妈据说是歌特风格的。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4: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号连击了……

《鬼妈妈》个人不怎么喜欢,但是《怪物小屋》可以考虑看看,推荐~
另外《玛丽和马克思》也不错,合我胃口,这个动画公司的风格很怪异,蛮好玩的,所以年年都在期待他们出动画~~


《怪物小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鬼妈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玛丽和马克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5: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12.7.


两个新动画


《51号星球》

昨天刚看的新片子,整体来说还是蛮好玩的。开头看了三分钟,我就跟朋友说这个片子要是拍成地球人侵略外星人,然后以外星人的视角来叙述事件就好了,朋友望着我笑而不语。之后不到十分钟,我就知道这个片子的构思跟我刚开始说的一模一样(ORZ……)制作水平是没的说了,目前环境打造效果越来越好,当美国航空飞船降落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巴斯光年又出来了(= =《玩具总动员》里的那家伙)片中运用了大量的五六十年代的老歌,只是非常奇怪男女主角调情的时候为什么要用《人鬼情未了》(囧……)动画依旧是迪斯尼的欢欢乐乐庆典风格,适当的创意再加上无伤大雅的主题,构造出来的总不会是让人不舒服的东西~(听说上海迪斯尼主题公园因为奥巴马来华已经签订了?OYE,米老鼠和唐老鸭也可以在中国安家了~)

唯一不太让人满意的是,片中前半部分努力铺设的许多线索和伏笔,到了最后居然完全没有交代?!这让我这个剧情流十分的不满,甚至怀疑他们后半部分是不是赶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美食从天降》

大赞一下这个电影!

说是索尼最成功的动画,确实不为过。独特的创意加上《马得加斯加》似的夸张表现手法,结合丰富的人物肢体语言动作,都给整部十分有美国气息的动画带来了荒诞怪异的风格,但从总的主题来说又不离传统,使得它的定位清晰又富有魅力。看的时候不停的被男主角的配音逗乐,总是想着当初那么可爱的一个奶声奶气的小男孩,长大后怎么会变成这么个“疯子”(^^b)还有他那只叫“斯蒂夫”的小猴子,眉毛遮住眼睛的老爸,什么都会超级摄影师,天气气象员的广播小姐,Mr.T风格的小镇探长,每一个动画形象都富有代表性和个性魅力,尤其是那位老爸,总让人十分敬佩一种典型性形象的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不让人生厌。

总之,《美食从天降》比起《51区号星球》更像狂欢,顺便不要忘了鄙视一下垃圾食品哦~(虽然天上下冰欺凌的时候,我还很激动了一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9-12-7 16: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电视上看过国语版的怪物小屋,挺好看的,尤其是后半部分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7: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电视上看过国语版的怪物小屋,挺好看的,尤其是后半部分
atpx911 发表于 2009-12-7 16:01

我看过粤语版~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8: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12.7.


《清史考辨》个别篇目感想


南开大学白新良教授著的这本《清史考辨》挺不错的,是本很实在的书。里面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大体集中在后金政权建立早期、康熙朝政权制度与外交、乾隆朝制度与文化等等,当然还包括一些零散的考据。优点是每一篇内容资料详尽,有据可考,白教授得出来的结论也大体适当,合情合理,没有在一些其他历史论述里经常看到的结论性的论据不足,有时候看到里面几篇需要大幅度考证繁浩资料的文章时,有种看典型的本格派推理小说《香水女郎》的感觉,一步步得出结论的过程很有意思。唯一比较遗憾的是白教授的这本书仅限于考据,只拿事实说话,对于结论后的理论性扩展相对简单,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人家是《考辨》嘛,并非理论性的叙述,总体来说,作为资料参考是很有价值的。这里就我个人比较关注的几篇记录一点感想:


《康熙何时擒鳌拜》

这是我入手之后的第一篇。大致可以了解一下作者的考据方式,十分类似于警察局的档案部分的调查工作,让人想起了今年才看过的宫步美幸的《模仿犯》,其中武田警部(?)的工作就类似于这种整理历史资料的方法,在探案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比电视和电影里演的用电脑高科技查资料的方法还要吸引人,而且更实在。尤其历史更多的还是文本记载。

至于康熙何时擒鳌拜的考辨结果就不谈了,PASS,以后或许会有用。


《经筵日讲与康熙政治》

看了这篇之后挺受触动的,决心也要像康熙那样把治学(读书以及加深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持之以恒,看到他说:“读书以有恒为主,积累滋灌,则义蕴日新。每见人期效于旦夕,常致精神误用,究归无益也。”心下很以为然。急功近利和浮躁是常容易犯的毛病,甚至很容易被焦虑打倒。不管做的是什么,处以何种的生活状态,若不能坚持和尽能力的认真,最后所获依旧不多,或者等同于一事无成。

这个话题衍生开来是很深的思虑,但是可以肯定一点的是,康熙确实是一个学者型的皇帝。若是常跟这种人在一起,应该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较自觉的把态度端正起来。每个人都可以把目光放在不同的角度面,但是不可否认,一个人拥有能让你学习的一面时,并不在乎他的身份是什么。

另外文中有些细节可以注意一下。


《清朝前期八旗教育评述》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雍正十一年五月,雍正帝以"部院衙门销算钱粮事件,俱出书办之手。章京、笔帖式通晓算法者少,即奸吏作弊,亦不能查清“,因而谕令部院衙门笔帖式于办事之暇,学习算法。由此可见,虽然这是在十一年发生的事情,但是多少可以说明雍正的经济化倾向。强调数学是个好事情,中国古代政治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不能使用具体的统计学来管理,缺乏科学精神,任何事情都以约数为主,导致不管是田地的丈量、人口的计算、还是领土的测绘都困难重重。若不是皇帝与权相加之于行政上的压力,这种和经济直接挂钩的技术工作很难取得成效,而且这种皇帝与权相(如张居正)却容易被文人诟病,因为文人不太喜欢数学,他们认为统治国家依靠理念,理念解决一切。在这种意识形态之中进行的政治活动,好像轻飘飘的水,实际问题总是被忽视,抬上来的都是大道理。一两个具有实干精神的政治家和军人便在这种环境下被诟病为缺乏风度,政府部分掌握现实工作的小吏更是被视为下等,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一个虚无缥缈的“尧舜禹”圣贤之治的目标上,殊不知运转国家机器的恰恰是那几个能在经济上做数学工作的人。这大概就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人政治的理想化和天真。


《康熙朝奏折和来华西方传教士》

这篇十分有趣,在开头就告诉你,“在康熙时期,由于对外政策的开放,西方传教士来华也进入了高潮,前后不下三百余人”。这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以前我一直认为顶多只有的几十人,没想到这么多。里面列出了有记载的西方传教士108人(好凑巧的数字……^^b)来华的前后顺序,是一个很不错的参考。比如白晋、洪若翰、张诚是康熙二十六年来华,马国贤、德里格是四十九年来华,而郎世宁是五十四年来华等等。但是我现在需要的还有留守时间~

比较好玩的是,里面记了一些细节。比如白晋乱翻译《易经》等著作被康熙批评,还有康熙时期非常重视西方的大夫,而且他们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外科”和“内科”的说法,凡是在广东登陆的会医术的外国传教士,都会被督抚第一时间护送到紫禁城,入宫为康熙服务。康熙还在四十二年传谕京西传教士:“用外科甚属重要,无论其修道人或澳门地方人,若能得外科者,则当速找预备,勿致稍怠,关系紧要。”可见其对西方医生的重视。书中还说,当时的西方大夫不仅服务于宫廷,还经常受命外出,为一些督抚大员诊治疾病。如康熙四十二年,康熙遣西洋大夫至西安为川陕总督华显治病(第二年他死了);四十九年五月,西方传教士又为已经退休的都统达尔善的儿子治病。而且康熙对于西方的药物(据刀说,主要是欧洲当时发明的青霉素)还有西方科技书籍“求之若渴”,临海的督抚也经常购买一些数学方面的书籍以慰天颜。比如说有一次他说他发现了“一个计算新阿勒热巴喇的法子,较旧阿勒热巴喇又好(鬼知道这是什么玩意……囧)”,可见其学习兴致是很高的。

还有一点细节,康熙四十六年以后,来华西方传教士络绎不绝、盛况如前。很多来华的传教士在广东靠岸后都要接受短期汉语培训,然后根据其技能先后送往京师。会天文、会弹琴、会行医、会做钟表、会画画、会烧珐琅、会雕刻花卉、会做玉器、懂得天文历法的,都受到康熙宫廷的极力欢迎,只要你有一技之能,哪怕是会唱两句卡拉OK,都能得到督抚较好的待遇,并“星夜护送”到北京为皇帝服务。相反,如果你什么都不会,只会传教,康熙就不欢迎你。


《允禵奏折考辨》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或者说我买书的时候就是冲着这一篇来的,后来果然不失我所望,书里面揭露的问题极其有趣:康熙五十七年十月,康熙的十四皇子被任命为大将军王,率兵进入西藏规划和评定准噶尔台吉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数年之中,功勋卓著,朝野瞩目。但是,在雍正皇帝登基之后,不仅将其从前线召回,还严谕收缴了他和康熙皇帝之间来往奏折及朱批。而后,在纂修《圣祖实录》时,又大加删节,使得十四皇子在康熙末年的政治活动几乎为空白

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大概因为雍正刚登基不久,对朝政处理还比较生疏,虽然收缴了皇十四子的奏折和朱批,又修改了《圣祖实录》,但是他忘记了理藩院还有一份皇十四子奏折的备份(理藩院是专门处理西藏与蒙古问题的少数民族政府机关,皇十四子在康熙晚年的政治活动多跟藏蒙问题有关,所以他的奏折在理藩院有档案备份)这份历史资料逃过了雍正的追查,尘封二百多年终于现世,使得人们可以从其中窥见当时朝政状况真实的一面。(老四你百密一疏吖……= =)

全文揭露的问题非常多,光从总体结论来说,足以推翻目前比较流行的网上资料以及历史著作里关于皇十四子政治地位的一部分叙述。甚至我们可以肯定的说,那留下的300多份奏折,很明白的表现了皇十四子在康熙末年的政治分量。并非雍正自己说的,或是挺雍派人士所认为的当时的政治权利重心并没有向西藏倾斜,而是留在了北京。其实光是雍正销毁奏折这一点,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如果皇十四子和康熙来往的奏折里面并没有什么让雍正忌讳的事情的话,他没有必要如此费力。他的行为恰恰说明了他心目中反感的重心是什么。而至于雍正后来给自己找的借口,说如果父皇真的想把皇位传给十四阿哥的话,为什么要把他派往西藏,而不是留在北京?尤其是中途召回来一次之后,又把他派往了军中——这个问题往往被拿来做雍正合法继承的辅证,但其实从逻辑上来看一戳就破。不过我们这里不说了,因为本篇不是讨论继位问题。


《康熙朝诸皇子奏折考辨》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篇。因为它考证了几个问题:1、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的奏折被大量销毁,以至于至今除了个别的请安折以外,其政治活动完全空白。但是这并非出于雍正的高压钳制,而多半是因为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在康熙末年以及雍正早年的政治风暴当中,为了自保而销毁奏折和书信,自己毁掉了自己大半生的行政痕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至今为止只能看到其事件上的表现,而不能看到其活动范围的原因。其实这几个人理应在政治上偏活跃,影响力也应该比我们现在所想象的要大。2、皇太子、皇长子的奏折被销毁,多半是因为康熙时期的废太子事件,两人被圈禁的前后,从那个时候起,两人在政治舞台上就已经开始消退,使得难以辨别两位年长的皇子、尤其是皇太子在当时的政治分量。个人认为,皇太子的比重始终应该是最大的,并不是后期所表现的那样“众叛亲离”。3、最好玩的是,奏折被销毁最多的,恰恰是雍正本人。而销毁他奏折的,也是他本人。这个行为无疑说明了我们上一段所讲的问题,而且更加进一步证明了雍正行为的强烈可指性。没有什么比销毁自己的文件更能说明问题。如果他真是按照他本人所说,或者部分历史家公认,他是被康熙首肯合法继承的话,他根本没有必要销毁他跟康熙的来往“信件”。(当时朱批奏折就是父子私下交流的一个方式)以他的性格而言,康熙尚有一点青睐之意,他都一定会公之于世,并拿来佐证他的言辞,并拿以十二分的渲染。但他如此彻底的销毁,不惜掩盖自己在康熙朝的政治活动,造成一个长时期“韬光养晦”的景象,正好说明了他不能正面承认的事情。而从这一点也可以佐证,雍正在康熙朝并非没有政治分量,人们看到的他在政治活动中的稀少,多半是出自他自己的删改和销毁,其数量应该和皇三子相当,或者略少一点。说他“韬光养晦”以出世策略来取悦于父皇,最后赢得政治权位,这种看法值得商榷,或者说事实应该不完全是这样。


《康熙朝进折人员考略》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因为它解决了我的一个大问题。

首先,康熙朝起,奏折制度就开始实行。它通常是以非官方公文的形式存在,刚开始是皇室宗亲联络感情的工具,后来慢慢扩大到了内外臣工,成为了康熙帝获取情报的手段之一,从而也可以分化一部分内阁权利。投递方式不用经过正式部门,可以由宫门投递、也可以由奏事处转交、侍卫代投、甚至还可以面递。其名目先由康熙帝自己钦定,比如奏报雨水啊、各省的钱粮啊、政府部门的开销啊,后来慢慢的偏离轨道,成为了秘密奏事的一种途径。他在奏折上的朱批也更加有针对性。甚至当朝还出现了,先以奏折请求皇帝首肯,再正式写题本公布于政府之中,这可以视为康熙操纵政治行为手段之一。这跟张居正当年写信让下属官员奏报他所需要的事项,然后他再以内阁权力自己批准的道理一样,只是张居正在逝后为此颇受非议,康熙却可以行之泰然,这大概就是皇帝的特权。

也难怪钱穆先生气愤的说清朝的政治不是制度、而是权术,确实有那么点权术的味道。但钱穆先生的问题在于,独裁者必用权术,或者说所谓独裁权术,就是由一个政府集体的行政方式,转变为了一个人的行政方式而已,皇帝在一个帝国里面担任的是仲裁作用,而如今他同时拥有了行政权利之后,就等于把立法与执法同时抓在了手中,从而彻底丧失了对他行为进行监督的可能性。在这个里面,所替换的仅仅是行政对象,而不是说同样一件事情,十个人来做就是制度,一个人来做就是权术,其实他们都在一个制度框架里面,所区别的只是权利上的分流而已。

最可以说明这一点的,就是让一个人来做十个人做的事情的权利,恰恰是制度给的。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东西。

钱穆先生忽视了这个根本,而取代于情绪化的论证,这是他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比较不冷静,也前后矛盾的地方。而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看到的是,令钱穆先生情绪化的焦点,恰是在于皇帝独裁之后,政府失去了可以监控他的机制,那么谁来保证他的行为正当化呢?用家族力量来取代这一点,剥夺政府的行政权利,转交皇帝一人手中,再用祖训和宗室人才,一方面牵制皇帝,一方面维护皇帝的独裁权利,这是清朝给出的答案。从这一方面来说,认为清朝是家庭政治,是没有错的。这也是他们大批量起用宗室子弟,至始至终都将王朝根本交在亲王手中的道理。

实际上这根西方的贵族统治有异曲同工之妙,凡是一个家族色彩浓厚的王朝,都会出现这样的特点。西方更是将之贯彻到底。我们可以说它色彩的倾向性多少,却不能一概武断的否认这是一种制度。这恰恰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血缘文化的体现,只不过它出现的时间是我们中国两千年帝国制度的末期,而不像西方以一贯之。又因为汉文化与血缘文化的差异,导致汉族文士对于血缘统治的不解,尔后成为钱穆先生的情绪体现,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我们现代,纵观全世界数千年的历史,大西洋彼岸与欧洲诸国,都有文化潮流的出现,不可不将之与中国通盘考虑,从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来看一个制度衍化的细微末节。从而可以得出清朝政治是部落贵族化的血缘统治、和汉文化内阁行政相结合的双轨制度,它在文化、政治、生活、语言,各个方面都体现着这种双轨,单看其中任何一面,或是扩大其中任何一面,都是对其制度不完整的俯视。当然也无法看出它后期行政上的缺陷到底在哪里。

历史忌讳政治立场。只有当脱离了这个立场,从全局入眼,才有可能客观的还原事实,或者说尽量的靠近事实。这应该是历史学家的基本原则,就像侦探不能感情用事一样,这应该也是所有艺术、以及科学的大体原则。这是人们的职业操守。

只有当为了艺术而艺术、为了科学而科学、为了历史而历史的时候,才能到达本道的真谛。

很难,但并非做不到,应该为之努力。


其次,书里面谈到了康熙五十一年托合齐结党的案件,和一个平时很难看到的,关于康熙五十一年十月的得麟案件的始末。并且从这一篇,以及结合后面的《已刊康熙满汉文奏折正误》,可以一窥康熙朝人员众多繁杂的政治局面,各个官员在一个大的官场宦海中起落沉浮,有着一个年代与一个年代的形势区别。其中每一个官员都有着各自的人生和他们的政治轨迹,从小小的地方官开始干起,慢慢走到督抚的权位,最后进入中央政权;或是从翰林院这般的皇家机构出身,一步一步的熬资历到内阁成员,其中又经历每十年一变的政治动荡,使得满朝文武,从地方到朝廷,都被牵扯到了一个大环境里。随时都有可能从海面浮出,然后一下子倒台,紧接着他的位置又被后来者的新生力量所淹没,这是康熙朝以及雍正朝的政治特点,并非历史书或一部分电视里面所宣传的仅仅只是几个重要官员的沉浮荣辱而已。

将这些通盘考虑的话,看到的将会是一个大气象。

而这也正是康熙朝和雍正朝在政治上具有活力的体现。它的政治变动来得激烈又频繁,可能是内乱,可能是外患,也可能是皇室争权,使得主要官位很少有长年坐稳的时候,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卷入风暴里面,然后悄无声息的替换上了新人。这跟乾隆、以及乾隆后期,政治的活性化慢慢减少,最后变为一潭死水,仅能靠大型的国家事件以及皇帝个人的调整来拨动官场的更新换代是十分不同的。这同时也体现了康熙和雍正这两个皇帝,在性格上的不安分感,这是两个偏重于创新和变动,而很少能够安守摇篮,总是不断的制造政治风波,来弥补宫廷制度带来的僵死化和钳制性的反作用力。这种孩子般的多动症,很少在他们之后的皇帝身上看到,而康熙朝和雍正朝尽管经历许多挫折和叛乱忧患,仍能保持其整体向上的风气和作风,也是之后的朝代所缺乏的感性。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9-12-7 18: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看过鬼妈妈……

不过看完后一直在想,现实中出现应该怎么应对,看鬼片的习惯。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9-12-8 14: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看过鬼妈妈……

不过看完后一直在想,现实中出现应该怎么应对,看鬼片的习惯。
观众3号 发表于 2009-12-7 18:28

我也有过这种想法~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组织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微博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JOJO黄金之心 ( 沪ICP备17003218号-3 ) 繁體中文

GMT+8, 2025-9-14 21:55 , Processed in 0.063638 second(s), 22 queries .

© 2000-2022 JOJO GOLDEN HEART

JOJO-CHINA.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