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JoJo黄金之心欢迎您!

JOJO黄金之心

 找回密码
 加入组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总共3761条微博

+ 曼哈顿转播站 +

楼主: 空条俊子

[黄金资料] ~~~热情DVD推荐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17 21: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热情DVD推荐综合贴~~~

DEAD MAN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导  演: 吉姆 贾姆什 (Jim Jarmusch)
主  演: 约翰尼 德普 Johnny Depp
Gary Farmer
兰斯 亨里特森 Lance Henriksen
迈克尔 温考特 Michael Wincott
迈利 艾维依陀尔 Mili Avital
艾吉 波普 Iggy Pop
克里斯平 格洛弗 Crispin Glover

1996 获奖 五洲奖
吉姆 贾姆什 (Jim Jarmusch)

1995 提名 金棕榈
吉姆 贾姆什 (Jim Jarmusch)

1996 获奖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摄影 (Best Cinematography) 罗比 慕勒 (Robby Müller)

1997 提名 独立精神奖
最佳男配角 (Best Supporting Male) Gary Farmer
最佳编剧 (Best Screenplay) 吉姆 贾姆什 (Jim Jarmusch)
最佳摄影 (Best Cinematography) 罗比 慕勒 (Robby Müller)
最佳长片 (Best Feature) Demetra J. MacBride



简介:
全片黑白的畫面
十九世纪末,克利夫兰来的小伙子威廉·布雷克,到西部的一家工厂应聘做会计,熟料班没有上成,还稀里糊涂地杀了当地头号人物迪金生先生的儿子,于是身负重伤的他成为了悬赏追拿的逃犯。在逃亡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小时候背掠到英国的印第安人Nobody。Nobody认为这个被通缉的逃犯是他心目中的偶像——诗人威廉·布雷克,于是两个人开始了一段逃亡的旅程……导演吉姆贾马奇使用了西部片惯用的场景与气氛,不过全片的黑白摄影与Neil Young的音乐使影片更见苍凉。
蒼白而不安的William Blake抱著手提行李坐在開往西部的火車,一名臉色黝黑眼神可怖的乘客嘲笑著他手中那紙工作證明車上的人們拿起了槍開始射擊著車外的野獸就在狂笑聲、槍聲之中,William Blake摀住了耳朵隨之而來的是混濁但淒厲的電吉它加上急速的空心吉它刷弦我們來到了西部
William Blake丟了工作,意外殺了一個人,換得胸口上的槍傷及懸賞海報,他開始逃亡。遇到了一名唤作"Nobody"的印地安人, Nobody說著一些迷離難懂的話,教他學會西部的規則,教他如何用他的槍說話。他殺人,他試著生存,但血一直的流,漫長旅程的除了死亡似乎沒有終點...........

黑白片,对白很玄,经常会出现一些印第安谚语或先知预言以及诗句等等。主题也很玄,总是遮遮掩掩。在个人看来,片子似乎在探讨一种幻觉,一种游离在边缘的幻觉。主人公willian blake徘徊在生死之间,而另一个nobody则是游弋于印第安人与白人之间,正是两无着落处。而只有如此,只有从生死二者中脱身,才能更好地看清。nobody亦如是。于是片子就落到了对生命的探讨,命题太大,恕不展开。
我得出上述结论的原因是片子中nobody所提到并服用的peyote,这种植物能令人产生幻觉,印第安人借以达到一种近神的效果。另外就是主人公的名字就是借用英国诗人willian blake的,在此引用几句willian blake的话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此片
I know that this world is a world of imagination and vision, the nature of my work is visionary or imaginative.
人世是一个充满想象和幻象的世界,我的作品也如这世界一样充满想象与幻象。

另外他还一段著名的诗句: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e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一粒沙里看出世界,
一朵野花里见到天国,
将无穷放于你的手掌,
永恒在刹那间收藏。

总觉得片头那个烧炭工人所说的话富有深意:像"Why is it that the landscape is moving,but the boat is still.还有That's the end of the line.以及镇子的名字叫做machine,应该是一种隐喻。片子里还有一些对武器与诗句、白人与印第安人的看法,在此不多讨论。

最后要说的是,片子的原声非常棒,Neil Young的作品,值得收藏。还有就是Iggy Pop在里面演了一个娘娘腔,恶搞

2:THE DOORS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门》The Doors
美国 1991年
导演:奥立佛·斯通Oliver Stone
主演:瓦尔·基默Val Kilmer
   凯瑟琳·昆兰Kathleen Quinlan
   迈克·温考特Michael Wincott
   梅格·瑞安Meg Ryan
片长:140分钟


摇滚是什么?代表着什么精神?很多人都说不清楚。这是种只能意会不能言行的语言。关于大门,想说的实在太多太多。关于摇滚也是。




资料:

“大门”(The Doors)纪念


“我对于一切的反叛、无序、混乱,特别是纯粹的这样的活动感兴趣”

----Jim Morrison

1965年,Jim Morrison(主唱)和Ray Manzarek (键盘手、键盘贝司手)正在洛杉机的电影学校中学习,共同完成一些项目。在合作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他们在音乐上有着共同的爱好。曾受过古典音乐演奏训练的Ray Manzarek 开始为Moorison的诗配上布鲁斯乐曲。他们和Ray的兄弟组成了车库乐队Rick&The Ravens.然而,他们很快又得到了两位更加有实力的伙伴的支持。这两位伙伴曾是乐队Psychedelic Rangers(迷幻徘徊者)的成员。Robbie Kreiger (吉他手)一直沉迷于的芝加哥布鲁斯乐,加上吉普塞舞曲风格的吉他训练和对R&B(节奏与布鲁斯)广播的广泛接触,帮助他锻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而John Densmore(鼓手)则自诩为垮掉的一代,经常出现在Shelly Manne’s Hole之类的俱乐部,听着John Coltrane 和Allen Ginsberg的狂语。

大门乐队的名字取自Aldous Huxely的诗“感知的大门”。这个四人组合用了一年的时间写歌、排练,并得到了Sunset Strip的演出邀请和在Wiskey-A-Go-Go的长年演出机会。整个1966年,大门乐队与当时的新兴乐队们同台演出,包括The Byrds和Van Morrison’s Them。这两个Morrison渐渐变得相似、相互混淆,两人也常就布鲁斯乐的问题交换意见。

在一开始的日子里,Morrison喜欢背对观众,在阴影中潜行。但很快他受迷幻风格影响的灵感使他创造出一些更英雄式的姿势,比如将麦克风当作延长的性器。然而,这并不是说乐队的音乐是粗俗而缺乏吸引力的。相反,像“Back Door Man”这样的乐曲的水平足以使洛杉机的乐评家们留下深刻的印象。Love’s Arthur Lee建议Elektra唱片公司的总裁Jac Holzman有机会的时候去看看这个乐队的小规模的表演。Holzeman为了与Frank Zappa和Columbia唱片公司对抗,便签下了这个乐队。

在外加的贝司手Doug Labahn的参与下,《The Doors》专辑(1967)出版发行,并登上了Sunset Boulevard 的排行榜。这是摇滚乐曲首次登上这类排行榜。Holzman事实上发现了一支能引起轰动的乐队,一支既面向普通的音乐电台听众又受到洛杉机另类社会喜爱的乐队。虽然大门乐队以经典摇滚节奏富有戏剧性地带出诗句的方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乐队从一开始就很愿意作出妥协,并发表了如“Light My Fire”之类的单曲。而且,尽管大门乐队与迷幻文化大帝Jefferson Airplane有密切联系,并与如日中天的The Beatles由同一出版商发行,他们总地来说并没有受到逃避主义哲学的影响。到1967年圣诞节时,他们又在Sunset Sound Studios录制了一张很具实力的专辑,《Strange Days》(1967)。该张专辑风格上相对首张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表现技巧明显更加成熟了。其中的“Unhappy Girl”是与“Love Me Tow Times”和“People Are Strange”齐名的作品。专辑中的“Horse Latitudes”则是Morrison的诗作的一次展示。这些歌曲确立了大门乐队决不是透过爱与和平的玫瑰色的老花镜来关注生活的——他们认为人生的出路是性与死亡。专辑中的贝司手由Leroy Vinegar顶替了Labahn。

《Waiting For The Sun》(1968)的推出,使大门乐队又回到了专辑排行榜的首位,并为他们带来了又一首冠军单曲“Hello I Love”。值得一提的是专辑中所包括的宣扬宗教分立的颂歌,“Five To One”,以及表达对战争的蔑视的歌曲,“The Unknown Soldier”。后者的表演由一家英国电视台拍摄了下来,并成为了记录片“The Doors Are Open”中的精彩部分。

大门乐队通过一系列火热的巡回演出巩固了他们专辑的成功,但Morrison却开始对自己矛盾的形象感到厌烦——一方面是巫师式的领袖,另一方面又是少女们的青春偶像。Elektra的传记称Morrison的兴趣是叛逆、无序、混乱之类的事,随着巡演的进行,他的行为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沉溺于酒精之中,时常暴跳如雷:他摧毁乐器以阻挠录音,做下流动作使得演唱会不能正常进行。好在,大门乐队的音乐创造力并没有如所想象的那样遭到摧毁。《The Soft Parade》(1969)可能是乐队花心思最少的一部作品,但许多现代乐团,如The Beach Boys、Love,要翻唱其中的曲目都遇到了困难——尤其是像Kreiger在“Running Blue”中那大段无拘无束的、如爵士乐背景的即兴弹奏。但是,最终出版的专辑远不如预期的成功。Morrison也在此后的一系列失败中遭受了挫折。这最终导致了1969年3月著名的“漏光事件”。那场在一个拥挤的弗洛里达的礼堂里进行的音乐会被视为是Morrison音乐生涯行将结束的标志。当时也只有警察能保持清醒,并真正看到些什么;但有关“下流动作”的指控却导致了一系列的法律官司,至死捆扰着Morrison。

乐队躲回了录音室,专心录制《Morrison Hotel》(1970)。制作人Paul Rothchild建议乐队采用一种更出自本能的方式创作,不必花太多时间寻求完美的表现。这给人的印象是乐队返璞归真,而传奇人物Lonnie Mack的生鲜的布鲁斯贝司是对乐队演奏的很好的补充。这更加斯巴达式的音乐取得了并不应得的成功,而由前一张专辑过分使用管弦乐造成的担心也自然化解了。

Miami事件造成的狂乱使乐队被迫放弃巡演,但大门乐队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演唱会录音来发行一张现场专辑。《Absolutely Live》(1970)力图记录乐队现场的表现与经历。尽管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60年代中期的作品并不流行,乐队连唱的“Alabama Song”,“Back Door Man”和“Five To One”却是一支合适的终场曲。

由Jerry Scheff担任贝司手的《L.A.Woman》(1971)是大门乐队专辑的又一个复兴。这张集合了众多发自肺腑的歌曲的专辑获得了艺术上的成功,但乐队的灵魂人物却与其他成员产生了距离。他们到美国南部进行了一次巡演,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巡演。由于Morrison的现场表现越发狂乱,同时台下性格日渐内向,他将离开的事实已不言自明。

1971年三月,Morrison和他的女友Pamela移居巴黎,打算在那里开始新的生活。这对情侣都有吸毒或酗酒的问题。他们在那里生活直到七月三日,二十七岁的歌手Jim Morrison被发现死在了浴缸里。没有进行尸检。一切看来,似乎Morrison的死正应验了他对尼采的“酒神精神”的信仰。

离开了乐队的支持,Morrison垮了,而失去了灵魂人物的大门乐队也无法维持,尽管他们用同样的乐队名出版了另两张专辑《Other Voices》(1971)和《Full Circle》(1972)。像“I'm Horny And I'm Stoned”这样的标题几乎就是仿制品。不久,乐队的成员们便分道扬镳,Manzarek致力于独奏,而他的伙伴们组成了The Butts乐队。这三人于1978年再次组合,录制了《An American Prayer》(1978)。几乎比The Beatles早了20年,他们选取了一段Morrison在他最后一个生日时录制的诗,花了18个月为专辑录制了Morrison曾打算创作的背景音乐。专辑完成了,尽管Morrison的初衷是用管弦乐配音。但大门乐队的举动却被很多人,包括Paul Rothchild,认为几乎是糟蹋艺术,并且结果的乐器编配缺乏组织。

在描述恋母噩梦的乐曲“The End”被1979年的电影Apocalypse Now(现在的启示)用作主题曲后,整个80年代,大门乐队被当作了一支几乎神秘的乐队。《No One Here Gets Out Alive》,Morrison幼时好友Danny Sugarman的回忆录成了无数摇滚乐手追寻他们逝去的英雄的蓝图;而大门乐队的音乐激励了众多乐队像The Stranglers,Echo &Bunnymen和The Cult。许多纪念乐队,像The BackDoors和Mojo Risin试图为全球的大门乐迷们重现那个奇迹般的乐团,但就大门乐队本身而言,他们的音乐真的已经结束了。



3:THE WAL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1982年拍摄了一部影响深刻且引起广泛争议的同名探索电影《迷墙》(Pink Floyd The Wall),片中没有一句对白,完全以画面结合原唱片中的歌曲以阐述了 Waters 的创作概念.
  本片是“迷幻摇滚”的掌门乐队“平克·佛洛依德”1982年自编自演的音乐巨片,由逼人心魄的音乐和光怪陆离的声光效果组合而成,迷幻色彩浓厚,叙事手法前卫大胆、超越传统,被视为是当今MTV的开山鼻祖,而其中深刻的哲学理念更是在现在都为乐迷所津津乐道,更被和平主义者们视为圭臬。本片由著名英国导演阿伦·帕克执导,他的影片向来以题材敏感、尖锐著称,在本片中,他对场景的支配和调动出神入化,令本片成为音乐片中的经典之作。

  一个叫Pink Floyd的男孩,幼年时二次大战夺去了他父亲的生命。他在母亲的过分呵护下长大,始终于着意气消沉的生活,最终开始吸毒,陷入疯狂状态。这张具有纪念意义的专辑其实是Pink Floyd两位成员真实生活的写照。Pink童年的遭遇同Roger Waters相象。Roger是《The Wall》的最主要的创作者,他的父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他在这张专辑中倾注了对父亲的感情,以及失去父亲后的孤独感。Pink成年后的生活则基本上是原主唱Syd Barret的写照。Roger Waters、David Gilmour、nick Mason和Richard Wright四人将这些生命的故事组合在一起,最终创作出了神秘的有关男性精神世界幻觉之旅的专辑——The Wall。

Pink Floyd《迷墙》声音与影像




  喜欢平克.弗罗伊德的歌迷一定都熟悉他们的音乐专辑《The wall》(迷墙),这张专辑以其音乐的完美性和歌词的深刻性叫人影象深刻。平克.弗罗伊德的音乐给听者的感受是他的深沉含义,所以作品并非如一般意义上的音乐专辑那样叫人易于理解,这张专辑就是他们所有作品中最深受广泛议论的一张。而我相信凡是听过《The wall》的歌迷一定会知道专辑的同名电影。

  由于专辑主题及内容的屡造评议,联合艺术家电影公司在1982年拍摄了这张专辑的同步电影《迷墙》。《迷墙》由Roger Waters出任编剧,英国著名导演Alan Parker执导,爱尔兰歌星Bob Geldof担任主角。在长达93分钟的放映过程中,整部电影没有出现一句对白,也毫无任何贯穿全面的情节线索可言。影片只是不断的切换画面,在一个一个镜头中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作者意图传输的精神意识。画面和音乐的完美结合使得这部影片独具魅力,两条平行运行的线强烈深刻的剖析了意识的各个层面与思维的各类形式,体现了人物的复杂情感,让人印象深刻。《The wall》在某种程度来说,在一个更深的层面上阐述了Pink Floyd的音乐意识和创作概念,完全影响了80年代青年一代,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

  而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也是贝斯手Roger Waters在平克.弗罗伊德所取得的最为辉煌的成就。自平克.弗罗伊德创立至今,Roger Waters便在乐队中展现了其超人的创作能力,成为整支乐队的核心人物。《迷墙》即是他过人才华最成功的展现。

  《迷墙》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名叫Pink Floyd的摇滚明星从婴孩降生到这个世界直至成人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人生沉浮的故事。首先在Pink Floyd的演出《In The Flesh》中我们逐渐步入影片。Pink从刚一出生就面对着如履薄冰的人生《The Thin Ice》,这似乎就暗示了Pink一生的展转命运和悲哀的人性。Pink的童年是被蒙上阴影的,他在公园孤独的寻找父爱,影片转到了他孩提时代对在二战中阵亡父亲的回忆《Another Brick In TheWallpt.1》;他在学校不得不面对刻板严格的填鸭式的教育制度《The Happiest Days Of Our Lives》以及《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 2》;在家里,母亲对他过分的看护让他极度反感,使他丝毫感受不到任何家庭温暖《Mother》。童年不幸的遭遇让Pink的性格孤僻绝望,他不由得自问到:“我该相信政府吗?他们会把我送上火线吗?我是否该修建一堵墙?”(墙的第一次浅意识存在)太多的疑问过后,Pink看到的回答却是这个世界依旧充斥着漫天而降的炸弹和奔向掩体的平民。他不知道该何去何从《Empty Spaces》。于是他更加绝望了,他终日堕落,对任何事情毫无兴趣。在他的心里他渴望爱和被爱,他在对爱欲的憧憬和渴望中《Young Lust》高喊着“I need a dirty girl”;然而在现实的无奈和空虚中,他只得假装一切都好,他对自己伪装。但是日复一日,爱变得灰暗不再美丽,他的心开始变得苍老并得不到任何快乐《One Of My Turns》,他感到的只是剃刀般的冰冷和葬礼的鼓声,以及对女友离去后所发出的凄惨的哀鸣《Don't Leave Me Now》。此时的Pink已经完全绝望了,他已经不再相信任何人,他觉得他就像一块墙上的砖头被强行禁锢在其中迷失了自我《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 3》(墙的第二次潜意识存在)。在他的结束曲《Goodbye Cruel World》中,他彻底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隔离开。Pink 已完全建立起来的自我封闭的墙,它表明他已深深地陷入精神失落的旋涡里。

  Pink还是在找寻自我解脱的方式的《Hey You》,但是现实带给他的伤害让他一次次绝望下去,他愈来愈孤僻甚至走向极端。音乐在此刻又响起,美妙的吉他协奏曲《Is There Anybody Out There》以及低沉的管乐曲《Nobody Home》更加显现出Pink的悲伤和孤独,音乐不同于前面的激烈反而让人更加对Pink内心的悲凉感到同情并深思。而现在的Pink已经从愤怒发泄变得更加阴郁。精神忧郁的他终日面对电视,电视中反映二战时期的电影又唤起了他童年时悲伤的回忆,他不由得发出痛苦的哀鸣《Vera》。随后在一片鼓乐齐鸣的古典弥撒风格的颂歌合唱中,引出了《迷墙》的核心曲目《Bring The Boys Back Home》,这首歌曲也唱出了他强烈的反战心声。

  面对电视的忧郁的他终于还是被人强迫的拉到外面的世界,当他的唱片公司使用药物诱惑他完成《Comfortably Numb》后,他不由得开始想逃避,但是他已经早已没有退路,他不得不将这场表演继续下去《The Show Must Go On》。在演出现场,Pink的忧郁压抑最终异化为一种莫名其妙的憎恶和歇斯底里般的法西斯的发作《In The Flesh》。他孤独无助却不想随波逐流,他不愿意被这个肮脏的社会将灵魂腐化,他宁愿《Run Like Hell》。在混乱的颤栗中,他的心在流血,他的精神早就疲惫不堪,但他无机可施只能《Waiting For The Worms》。终于,Pink发出狂吼“stop!”,结束了这场可笑的表演。而Pink似乎也意识到精神上的枷锁。他躲在阴暗的角落反复低吟:“stop,stop,stop……”。通过对自己在精神上的审判《The Trial》,Pink终于走出了墙外《Outside The Wall》重新聚集在人群里(墙的第三次潜意识存在)。此片也在最后的乐曲中结束了。回眼往事,在墙中的一幕幕形象又再度浮现在眼底,那是自己为自己建造的一座墙,孤独冰冷的封锁了心和意识。现在墙被冲破,外面阳光耀眼,还有一群如Pink童年的孩子在孤独的玩耍,他们是否又在建造自己的心墙呢?

  影片是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的,Roger Waters通过音乐和画面的结合将一个个情节穿插的表达思想。似乎是凌乱的交错中却更加体现了精神大师弗罗伊德的意识流思想。影片中加以的动画效果也重要的展现了这部影片的思想。战争的破坏、人性的善恶、精神的摧残在动画效果中完美的体现了美与丑、神圣与肮脏的人性。《迷墙》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东西,战争、人性、教育、家庭、两性关系乃至儿童心理障碍和毒品的危急无不一一在影片中被谈及被关注。尤其是本片的反战意识更是结合了当时越战以后年轻人的思想,他们无法逃避现实的残酷,只得给自己建造一堵墙以求解脱。Roger Waters没有采用一般编剧的教育式手法,而是在淋漓尽致的纰漏中让观众去探索其中所蕴涵的独特思想,也堪称是一部伟大的心理意识探索影片!

  影片将Pink的孤独比喻成一堵墙,在墙的世界里Pink完全的将自己封闭,他沉迷于自己的空间里冲不出精神的枷锁,他孤独绝望对人生没有希望。他在墙的世界里疗伤却要承受更多墙外给予他的伤害。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满是是伤痕。这墙其实并非Pink仅有,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给自己建造的墙。墙是在他们人生历程的每一个阶段形成的,这种精神上的构成将他们封闭起来,变得麻木极端,并随他们的人生成长日益增长,到最后变得决裂。《迷墙》便是向我们展示了墙的形成全过程。它以内心的沉思为主,以“墙”比喻人性的枷锁,在经历种种挫折和失败后,不再沉沦,不再逃避,勇敢地打破“墙”的枷锁走向新的天地,这或许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虽然《迷墙》已经上映了多年,但其深刻的含义和独特的拍摄手法不得不让人惊复。也不得不让人赞叹,这的确是一部大师级的经典之作!


4:现代启示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剧情简介:
  越战期间,美军情报官员威尔德上尉奉命“毫不留情”地除掉库尔兹上校,一个叛逃美国军人。接到命令后,威尔德率领小分队,乘小艇逆河而上,冒险深入柬埔寨。

  在一处偏僻的热带丛林内,精神失常的库尔兹上校以其嗜血成性的残暴统治着当地土著居民,成为他们盲目崇拜、迷信的图腾。随着小艇驶入柬埔寨,威尔德一行人似乎卷入一个超乎现实、彻底疯狂的世界,淹没在人类灵魂最黑暗、卑劣的阴影里…… 三款海报

--------------------------------------------------------------------------------

  《现代启示录》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1979年拍摄的经典名作。当时,受政治环境的影响以及为了迎合主流观众的胃口,该片曾删掉长达49分钟的内容。20年后,科波拉在电视上收看这部旧作时,深感当时的“顺从”给它带来的缺憾。也许,经过这二十年的风云变幻,如今的观众已趋向成熟,可以承受当初大刀阔斧剪去的那些个性独特和带明显政治意味的情节。于是,在科波拉的策划下,这部惊世之作终于恢复其本来面目。

  果然,科波拉此举令观众大开眼界:新版《现代启示录》显得更为丰满、成熟。不仅主题表达更加中肯、深切,其节奏、气氛也更加富于变幻,196分钟的放映时间于不知不觉中一晃而过,毫无臃肿拖沓之嫌。

  该片情节框架大体取自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小说《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只是对时代、背景和人物作了一番调换而已。影片追随美军情报官员威拉德(马丁·西恩)上尉逆河而上深入柬埔寨国境——他此行的任务是除掉库尔兹上校(马龙·白兰度),一个精明强干又狂妄自大的职业军人。库尔兹在深山密林内纠集一些土著居民组成军队,占山为王,独霸一方,成为不可一世的独裁者。影片真实、生动地描述了千奇百怪因战争而引发的疯狂:高视阔步、目空一切的基尔戈上校(罗伯特·杜瓦尔)率领直升机打击目标时竟疯狂地陶醉在瓦格纳歌剧的乐声中;前来慰问的“花花公子”俱乐部联欢会一开场便陷入不可收拾的混乱;在一个被越军围困的营队里,官兵嗜毒成性,指挥部门形同虚设,士兵一派散沙。所有这一切不过是威拉德上尉丛林之旅的序曲而已。在库尔兹的据点周围,展现在眼前的更是一幅可怖的画面:挂在树枝上的尸体在烈日下东摇西晃;叛逆者的头颅被割下示众。


--------------------------------------------------------------------------------
  诚然,79年版的《现代启示录》仍不失为一部传世之作,但它所表现的无情和残忍确实叫人有点透不过气来。而新版本不时让观众紧绷的情绪从威尔德上校充满杀机的冒险之旅缓和过来。影片开始不久,威尔德和他的部下一道窃走基尔戈上校视如珍宝的冲浪板,在这里,我们第一次看到威尔德上校开心的笑脸。另外,“花花公子”俱乐部成员再次抛头露面。在航行途中,威尔德一行与她们邂逅。由于她们乘坐的直升机燃油耗尽,只得向威尔德求助。威尔德则提出一笔交易,要求姑娘们陪他们每人半小时以换取燃料。这一充满猥亵、滑稽的场面让人体味到一种难以忘怀的天真和酸楚。

  不过,最重要的添加内容当属那段在法国种植园内颇富传奇色彩的情节。威拉德的队伍在逆河而上的途中偶然遇到法国种植园主赫伯特·马莱斯(克里斯汀·马昆德扮)和他的庞大家族。家族内的种植园主们长期恪守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尽管死亡的阴影无时不刻笼罩着他们。这段情节主要包括:在一次喧嚣的晚宴上,客人们慷慨激昂地争论着政治问题,以及威拉德同一位迷人的法国寡妇之间的风流韵事。看过这段情节后,我们会觉得,它仿佛那种超现实主义的梦境,有如西方殖民主义可望不可及的蜃楼幻景。不过,请听马莱斯在晚宴上意味深长的话语:“我们为守住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战,而你们美国人总是为那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拼命厮杀。”


5:昨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一个完全真实的故事,也是一段完全真实的记录。片中人物均为真实姓名并由本人扮演。整个影片跨越上个世纪90年代整整十年,是包括导演演员在内的整个一代人的追忆——昨天。

贾宏声本是一个年轻优秀的演员,从1987年到1993年,他主演了《夏日的期待》、《银蛇谋杀案》、《黑火》、《黑雪》、《北京你早》、《陕北大嫂》、《周末情人》、《极度寒冷》等影片,这期间,他接触并疯狂喜爱上了摇滚乐,视BEATLES的约翰·列农为精神之父,但同样是这段时间,他也接触了并非这些先锋艺术家精神内核的附属物——大麻和软性毒品。从此,他不再接戏,性格也变得极端、偏执、疯狂、歇斯底里、与其他人格格不入,还出现了幻视幻听的病症。

远在东北四平老家的父母不甘心儿子这样沉沦下去,提前退休,把整个家搬到北京来照顾儿子。随后的一切都像一场战争,让一个人放弃毒品是可想而知的艰难,家庭亲情之间的重新整理与定位也是战争的一个方面。

当影片结束的时候,生活全然没有结束,一切都只是一个轻描淡写的开始,昨天永远象一个阴影纠缠在所有人的内心,不管你是演戏的还是看戏的!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5-8-17 17: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LEON》这个杀手不太冷(怎么贴图?)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5-8-22 15: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OOPS! 好多我喜欢的电影,就说嘛.喜欢JOJO的人总是有品的.哈哈哈.(但是厚道地说,其实有几部片子是满垃圾的啦,租来随便看看足矣.)

\没人推荐<AMELIE>吗? 大陆翻译成"天使爱美丽"的.这个翻译极其恶俗.我倒啊倒~!这个电影现在也成了伪小资们自我标榜的工具了.(激气)..那我再推荐一部让-皮埃尔·热内导演的片子,<黑店狂想曲>,基调跟艾米荔差别太大,根本没法相提并论.呵呵.但是内容是一样有趣的.
我不推荐他新近导演的那部<漫长婚约>.有点折衷的感觉.

[right]本贴已被 ohayo1234 于2005年08月22日 15时53分59秒噢啦噢啦过[eme18][/COLOR][/right]

[right]本贴已被 ohayo1234 于2005年08月22日 17时37分52秒噢啦噢啦过[eme18][/COLOR][/right]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5-8-22 15: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呀,,我不会发图片呀....

[right]本贴已被 ohayo1234 于2005年08月22日 15时48分14秒噢啦噢啦过[eme18][/COLOR][/right]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5-8-22 16: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不能上传图片吗??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5-8-22 16: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晕死.晓得发图片的方法了.
附上DVD盒子的封面.敬请参考.
(哈哈,我有用词不当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5-8-22 16: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oh yeah~!man! yes!i made it ~!!
it get me so high~!!
oh yes ~!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5-8-22 16: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漫长婚约>没找到合适的图片链接,what a shame!

算了,找到了先前有仁兄推荐的<低俗小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另,<LEON>,中译<这个杀手不太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right]本贴已被 ohayo1234 于2005年08月22日 16时49分09秒噢啦噢啦过[eme18][/COLOR][/right]

[right]本贴已被 ohayo1234 于2005年08月22日 17时11分19秒噢啦噢啦过[eme18][/COLOR][/right]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5-8-22 16: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接再厉!
有一部<鸟人>,原名<BIRDY>,尼古拉斯凯奇的开山之作——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其实他以前走的是情感片的路线了,后来不晓得怎么被人搞到动作影星的行列里头去了.) 被评价为超现实什么什么的,也是一部以越战为背景的片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还有一部法国的片,<37度2>,又译<巴黎野玫瑰>.极端的爱情就该有这样适当的结局.其中的裸露镜头保持了欧洲电影一贯的大胆作风,哈哈哈. 女主角柏·翠丝黛在张曼玉的<清洁>里有客串一个音乐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right]本贴已被 ohayo1234 于2005年08月22日 17时32分55秒噢啦噢啦过[eme18][/COLOR][/right]
哦,这两部片都是上个实际70年代的片子,但是我相信,你现在看还是会觉得很前卫. (我是指电影里流露出的意识,而不是拍摄手法.)

[right]本贴已被 ohayo1234 于2005年08月22日 17时54分16秒噢啦噢啦过[eme18][/COLOR][/right]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5-8-22 17: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doors的电影里面,JIM被演得有点过火了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5-8-22 17: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有推荐岩井的BOX,我觉得他的片子都挺不错的,.<爱的捆绑><花与爱丽丝>
重点推荐他的<梦旅人>(<PICNIN>),和<燕尾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另,<燕尾蝶>的另一张封面,个人比较喜欢这一张,呵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right]本贴已被 ohayo1234 于2005年08月22日 17时51分07秒噢啦噢啦过[eme18][/COLOR][/right]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5-9-24 16: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好帖~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6-12-21 21: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Sirene
导演:Raoul Servais
类型:实验动画/先锋动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Raoul Servais的作品不算多, 但是他的高水准创作奠基了一整个哲理动画的时代
这位比利时的大师带来了他对伪善 文明的黑色讽刺 童话式的结尾让人唏嘘




Jetée La(堤)
导演:Chris Marker
类型:实验/短片/科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62年的本片是科幻实验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一部二十八分钟充满静态画面的黑白短片。
世界毁于核战争。科学家们意识到要防止人类灭绝,唯一的办法就是派人到过去或将来去寻求帮助。他们找到一个人选,他对在一个机场的儿时经历的不可磨灭的记忆使他成为理想对象。在经过长期的魔鬼训练后,他来到了过去,和一个曾在防洪堤上看到的女子相爱。他还碰到了一个高等种族,能够让他到达未来世界,但他却执意要求永远留在过去,以便可以和他的梦中女孩在一起。
影片中充满着悖论和悲哀的宿命,主角幼年目睹被时光机器实验送往过去的自己的死亡,永远逃不出这个死循环,黑色的静止画面与凄美的旁白相得益彰,奈人寻味.
没有对话,只有旁白和苍凉的背景音乐.Chris Marker用最简单的拍摄表现关于记忆的故事,又是这样震撼
顺带一提,《十二只猴子》Twelve Monkeys (1995) 就是根据这部短片重新改编的,只是完全丢掉了原作在内涵和氛围的完美把握
[br]



Cicatrice intérieure La(内心的伤痕)
导演:Philippe Garrel
类型:实验/先锋/地下独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法国先锋及地下电影史上最杰出作品之一。导演菲利普.加瑞尔是横跨法国"新浪潮"与"后新浪潮"两个时代之间的一个特殊人物。1948年出生的加瑞尔在16岁时摄制的一部短片就让他得到了"电影兰波"的称号,法国影评界认为加瑞尔的电影,填补了"新浪潮"留下的几处空白。他70年代早期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实验化风格,以及悔涩的隐喻性思维,影片的探索性和艺术性极高,往往在极少的人物活动,超写实的场景和画面中大量运用长镜头和跟拍手法象征化地表现一种强烈怪异的孤独感,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往往没有任何情节和对话。本片就是其早期先锋作品中的一部杰出代表作,影片女主角由德国前卫女歌手NICO出演,他自己则亲自扮演男主角魔鬼,全片基本上无任何直线叙述型情节,对白极少,唯一听到的只有女主角的哭泣,嚎叫和NICO那标志般痛苦悲凉的歌声,全片所有场景在一片沙漠中完成,只有几个角色,魔鬼,被魔鬼所控制的女人,摆脱魔鬼后新生的婴儿,孩童。导演试图用空旷干枯一望无际的沙漠来表现被心魔附体的女人内心孤独痛苦的世界,女人种种反抗后终于摆脱了魔鬼的控制,她看到了自己灵魂的火焰和生命的意义,一个新的生命的诞生。
女主角扮演者NICO是德国著名女歌手,与地下丝绒合作创作音乐,60年代早期被美国著名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发现并带入影坛,拍摄过《雀西女郎》等多部艺术电影,69年在法国认识导演菲利普.加瑞尔,并与之合作了近10部前卫艺术电影。
  
  NICO亲自为本片做的电影原声是其歌手生涯中最好的唱片之一。
[br]




寺山修司实验影象集
导演:寺山修司
类型:实验电影/新浪潮电影/独立电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寺山修司,天才是也
不提他的早逝  不提他部部实验影象强烈的经典长片 寺山修司最被世界所敬佩和认可的就是他这些早期珍贵的实验短片  精选的这几部我们可以一窥大师超前的意识.对生命,死亡,情感和性的思考  远远的领先于这个时代  




Cabina La(电话亭)
导演:Antonio Mercero
类型:超现实/实验/短片/CULT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被称为史上10大CULT片之一的<电话亭>.
淡漠疏离 荒诞不经

[br]
[class=small2]本贴已被 贴主 于 2007年03月03日 13时45分49秒 噢啦噢啦过..[/class]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7-3-3 09: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有没人推
推荐一部 战争之王
个人看了有种震撼的感觉
认为是男人必看的一部电影
还有一部是 国家宝藏
鄙人是 凯奇迷 认为凯奇的演技真是不错啊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7-3-7 04: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我就再介绍一部吉列姆导演的片子《巴西》——《12猴子》也出自他之手(铁世代诺推荐的《长堤》我一直想看)

巴西 Brazil (1985) (另译:妙想天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导演: Terry Gilliam

编剧: Terry Gilliam (screenplay) & Tom Stoppard (screenplay)

类型:喜剧 / 科幻 / 幻想

上映日期:1985年2月20日 法国

宣传语:It's only a state of mind.  

剧情梗概:未来世界某处,政府与恐怖分子作坚苦卓绝斗争,因为一只小bug,信息单上的名字出了错,于是人被错捕被错杀,在信息部门工作的Sam奉命去牺牲品家里送支票,却意外发现自己一直做梦梦见的女郎。此后他开始了坚持不懈寻找该位女郎的努力,最后的结果却是……

本人感想:全片无处不在与现实的黑暗唱反调,把鞋子当作头饰佩带的招摇的富婆,建筑中杂乱无章的管线,在狭小空间中工作的所谓政府人员,把领导房间内的叫床声也如实记录的书记员,兴致伯伯玩枪毙政治犯游戏的市街孩童……

每个人,在作为现实的被害者时也有意无意的成为破坏别人生活的加害者。正象影片中某个作为背景的广告牌上写的一样“反正我们都有份儿~!”

在现实的压榨之下,那些被冠名以“恐怖分子”的崇尚自由的人们的反抗显得异常的悲壮与绝望。可能只有在梦中,才能稍稍回复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人性,才能去追寻真正的爱。那首如入桃园的经典的《巴西》,只能在主人公濒死的幻想中再次奏响……



--我最喜欢的1句台词:“女士,这是我们抓您丈夫的收据,这是您收到我们收据的收据,请签名!”


再加一条别人的,比较不错的评论
http://bbs.cnxp.com/archiver/?tid-767593.html

最后又想起一句话“事实离奇远胜于虚构”……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组织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微博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JOJO黄金之心 ( 沪ICP备17003218号-3 ) 繁體中文

GMT+8, 2025-5-14 20:36 , Processed in 0.078022 second(s), 21 queries .

© 2000-2022 JOJO GOLDEN HEART

JOJO-CHINA.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