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JoJo黄金之心欢迎您!

JOJO黄金之心

 找回密码
 加入组织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新浪微博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搞定

总共3761条微博

+ 曼哈顿转播站 +

楼主: 猫知道

[随记]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着,抓到一只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22: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

他也是很想和天对着干咧。

他这一辈子做了两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一是把帝制修补到了接近完美的高度,帝制爱死他。二是他搞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力,自我革“病”的政策举动,不仅把康熙“病态繁荣”到已经露出明显衰败气象的轨道拉回来,还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帝制不知道该说他什么好。

具体来说三个方面:

一、雍正修复帝制。

小补丁我们就不说了,说最重要的两个,一个是军机处;一个是密折制度。军机处让从明朝以来已经加强的皇权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也就是彻底架空内阁,完全取消了“丞相”这个地位所有臣子的政务权利。皇帝一人说了算,再没有什么可以威胁到他了,但同时军机处又让帝制官僚运营结构达到了一个“国家机器”的状态,也就是即使皇帝什么事都不做,“国家机器”照样运转,内部互相牵制,不会出现权力过大的大臣,也不会因为皇帝能力差就办不了事,最傻的皇帝,只要在奏折上批个“是”,“国家机器”一样运行,而且效率很高。所以一般即使中学历史教科书上面也会写,中国帝制的完美就在雍正开办军机处的那一年。

而密折制度,则架空了地方上中级官员的权利。众所周之,帝国的运转是皇帝管大官、大官管小官、小官管县官、县官管人民。皇帝其实是很少管下层官员的,下层官员的管理权和任命权在中级官员和高级官员的手上。而且皇帝就是想管也管不了,地方太大,管不过来。这个问题在康熙朝尤其明显,清朝的版图史上最大,台湾、蒙古、西藏全部收了进来。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多的官,很容易造成官僚集团的臃肿,一方面自生不断腐朽,一方面反过来威胁皇权。这个问题到康熙末年已经很严重。明朝也想过方法对付这个问题,他们用的是“特务机构”,东厂、西厂、锦衣卫,结果官僚问题是限制住了,宦官又管不住了,一样玩完。这个东西在皇朝里面又叫“刷新吏治”。而这个世上最会“刷吏”的,莫过于雍正,易中天管他叫“雄猜之主”。反腐倡廉的时候,CCAV也要把他拿出来做宣传。

那个密折制度哦,好可怕。地方上一个根本不起眼的小官,甚至可能连具体的职位都没有,只有品级,都可以给雍正写私人信件,也就是两个人直接互通Email,什么都可以写,家里生了几个娃娃,邻居家有几条狗,当地的民生状态,风闻趣事,都可以写,他都看,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写上级的坏话。

这个是受到雍正“法律”保护的,写错了,写得不对,顶多重新上个折子认错就行,不要紧,可以放心大胆的喷。而且可写的范围极广,也就是说,一个地方小官,可以向雍正弹劾朝廷里面任何一位大员,哪怕他是军机处的领导,官大得你根本想都不敢想,但要是你某天看他用公款吃饭,就可以回去写个折子向雍正报告。雍正就开始给那个大官身边的小官偷偷发Email,问他们是不是有这回事,要是大部分人回信说有,雍正再派人去查饭馆,一检查,果然用了公款,然后那个大官你就吃不了兜着走。

这个制度的好处是,破坏了官员下级依赖上级的系统,全部直接对口皇帝,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国官场里“官官相护”的陋习,分散他们的权利。(王安石你是没生好时代,生在雍正这里,说不定变法真的会成功那么一点点)二是他一定范围内保证了官员的言论自由,不怕说错话,而且每个人都跟他一对一通话,通话的内容又对外保密,所以他可以很方便的检查其中一人的言论是不是正确,不用动用特务机构和武则天那样的高压手段,写几封信就可以,成本很低。三是方便他掌握民情。这个人登基之后一辈子没出过紫禁城,打猎、南巡、下江南他都不干,就靠这个情报系统掌握全国。

至此,专制集权算是到了顶点。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23: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

都说“雍正一朝,无官不清”。

但是这个“无官不清”代价极大,就是所有的官员都不喜欢雍正。

这个“清官”靠的是皇帝掌握你的隐私权得来的,没人喜欢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包括上WC,都有雍正的一双眼睛在背后盯着你,很让人受不了。而且身边同僚没有一个可以相信,今天刚跟他说了一句话,很可能他明天晚上就写信报告给了雍正,圣旨一到,你又要赶快写折子认错道歉,要不就是互相攻讦,你也开始说那人的坏话,你们就这么在雍正面前互相吵,他还给你们劝架,一来一往,没一个安生日子好过,烦也要烦死。

但雍正就高兴啊,他就喜欢这样,要不怎么是“雄猜之主”?

米国搞了个《国家公敌》,他自己一个人就弄了个《官员公敌》,你说他逞强不逞强。

但雍正搞这个制度并非没有道理的,众所周之,中国官员极易腐化,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监督,为了改变这一点,历朝历代搞都察院,搞检举,搞特务机关,但其结果都是官员监督官员,或是另外一批势力集团监督官员,还是一样腐化,而且腐化得更严重。唯一的方法就是全民监督,打开政府的大门,民众可以随意检举和讨论官员的过失,并且受法律保护。但这个只能在民主国家实现啊!雍正居然把民主国家的政治手段,换了一个形式,运用到了专制里,解决了专制的一个大问题,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他才好,这个人就是个怪物!


二,雍正改革生产力。

这个并非是从他开始,其实康熙就已经有想法了,但是当时官僚机构太复杂,一道命令下去,全部罢工不干,再强的皇帝也没有办法,或是给你闹个假的,效果更糟,王安石的例子摆在眼前。但是这个问题被雍正解决了,或者说解决了一部分。他利用他修补到完美的那个专制,来干专制最讨厌的事情,专制只有一串省略号。

关于生产力改革的一些具体项目,很多,而且最后实施的结果因为对专制的冲击力有大小不同,所以受到的抵制也不同,最后得到的效果也各有各样,这个一说就太长太长,暂时不表。总而言之就是,产生了一些影响,把从康熙末年开始下滑的经济趋势往上拉起来了,还有了新发展。最重要的是,即使改革失败了,也没有遭到严厉的反弹,顶多就是一道政令废除,他心里烦一下而已,因为他是用专制来改革,专制拿他没有办法。

而且他对生产力的改革,有极大的一部分,并非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是走了一条迂回路线:他去革妨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而这些因素,非常的巧,跟专制自我修复的某些地方不谋而合。也就是说,他钻了生产关系的一个空子。

打个比方,“耗羡归公”。耗羡是官员收取人民交上来的纳税之后,还要多交给官员的一部分盈余。这是官员贪污的一个大问题,自古有之,不是他这一朝的事。而之所以要交这个盈余,开始是因为粮食运到中央,路途中有消耗;银两铸成官银,熔炼中有消耗。因此需要多交一点。这本来是正常的,后来却慢慢变成了官员贪污受贿的项目,而且多少由官员自己决定,盘剥的一个好借口。还有一点就是,天朝历代官员俸禄极低,还经常不发,为什么咧?儒家意识形态嘛,要表现官员清廉,就少给他们发点工资,做做姿态给老百姓看。靠那么一点点工资,而且朝廷还经常拖欠,官员根本没办法养活自己和应付上级,据说还有因为这个事情自杀的,(我忘记是哪个朝代了)所以只有贪,没办法,被逼的。

而这个其实不光是儒家意识形态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帝制的毛病。因为帝制范围内允许养活的官员只有那么多,它的制度花不起那么多钱去给官员发工资,更何况它还要付军饷,还要支持皇族开销,偶尔还得来一下治水的工程,地方又越来越大,官员又越来越多,部门也越来越复杂,养不起,只有给低工资。低工资还算好的,有的朝代连低工资都发不起,当官的还要自己交钱,更不用说朝廷卖官了,那多半都是无奈之举。

这就是生产关系的压制。

正是因为这种生产关系,导致了腐败极其严重,尤其是国家面积变大、人口增多的后期。比如说明、清两朝。

但是雍正钻了一个空子。

他把官员多收的那一份耗羡银子收归国有,这样国库有富余,而国库富余之后,他就可以给官员发“养廉银子”(这是他这一朝搞的)这样官员生活有了一个低保水平,而他们不能再贪人民的纳税,人民的纳税上交国库时,因为是公家收,所以有一个比较适当的标准,不会乱摊派乱加钱,因此民众得到了养息,再加上康熙一朝开始的“永不加赋”国策,又配合“摊丁入亩”,结果就是农民的生活好多了。(相对而言)

这也是生产力的一种变相发展。

人民身上的负担轻了,自然生产的欲望就会变大,往年总是要交那么多,干得越多交得越多,都是过不好,不如少干点。但是现在有富余了,人人想奔小康,自然会刺激生产力发展。虽然迂回一些。

而达到这一点的方法,或者说手段,靠的却是替专制制度消减官员集团膨胀的压力,保持它原始的正常运行轨道,也就是自动给它掰回去。专制又无语了。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23: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嗯,“病态繁荣”只是一种观点而已,我也觉得细想有很多不妥的地方,或者说值得商量的地方,只是把书里面的观点集中列出来,做一个参考而已~

因为书里面刚好也谈到了我最近在看的一些东西,两相结合一下,可以帮助理解。

我以后翻资料也方便。

而且这里面很多细节问题,易中天的书是大纲类型,宏观的讲,没有谈到非常具体的东西,估计很多内容还是得必须看他引用的那个原著,我忘记叫啥名字了,以后去查一下~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23: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性的东西,如果不做学者不求治世,感觉也就是看看就好了,没必要深思。

观众3号 发表于 2009-10-29 20:46

这个怎么说呢,个人有个人的喜好~

兽人爱战,精灵爱思考,人类爱建设,亡灵爱杀戮,不同的种族有不同的生存之道。

都很好~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9-10-29 23: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尔衮是战死的?真是好意外,还以为是忽然就死了呢。正常死的那种,电视里都是这么演的。

话说明朝的御史那种据说官职不过七品,却可以去地方随意检查大官的体制,也是明朝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的体制吧?

记得明朝不是也说管理机构很不错,所以即便皇帝不干活,也顺利治理了很多年,军机处究竟是个什么单位啊?军事上的?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9-10-30 00: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怎么说呢,个人有个人的喜好~

兽人爱战,精灵爱思考,人类爱建设,亡灵爱杀戮,不同的种族有不同的 ...
猫知道 发表于 2009-10-29 23:43



    ……不管是那个里面,还是WOW里,都不是说兽人爱战的……那个里面,兽人只是靠打猎为生,生活简单,住在原始森林中,对人类的社会也没有喜好,森林外面的东西也懒的去管,只是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魔兽里面,兽人原本是很爱好和平的,后来受到恶魔诱惑,堕落了,才好战的,而且萨尔回来当家之后,又恢复传统习俗了。

不过想起记录片里美国人回忆南北战争对美国的伤害的话曾经说过,南北战争之前,美国的人相互之间都很友好(估计只是限于白人相互之间),南北战争之后,战争使人们的脾气变的暴躁,凶残,斗殴的案件暴力事件逐渐增加,估计魔兽里面,兽人也会是如此吧。


“我不要剧烈的快乐…取而代之亦没有深刻的绝望…追求植物一样的人生,过着平静的生活,这才是我的目标…” ——吉良吉影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00: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的论断,有道理,但不能完全苟同。

某一点上来说生产力不提升,确实使得劳动人解放不出来,所以人民被限制在了土地上。但是更多的一点是因为太平盛世,但没有推行计划生育,而且遇到明君不搞徭役,所以人口和生产力跟不上了。一旦遇到连续的灾荒之年,比如明末,唐末,汉末那么朝代灭亡也是难以避免的了。

但是这样的问题在西方也同样有,甚至可以说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也都是人口过于密集和生产力不能跟上造成的。但是西方国家的朝代更替却和我们不同。那么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nagaviper 发表于 2009-10-29 20:07

我回头来又看了一遍,其实上面有些问题还是可以用“病态繁荣”解释得通,我是指理论上面。

1、所以人口和生产力跟不上了。

也就是说人口集聚膨胀,但生产力却跟不上。换句简单的话就是只能生产那么多粮食,人口却多得不够吃?这个需要看数据统计,但就我看到的,确实是每朝都在膨胀,秦朝2千万,汉朝5千万,但是晋朝又回到了1千万5百万的水平,后面的不记得了,但是总体保持在数千万的范围之内,而且动乱一次就打压一次人口水平,直到清朝才开始超过了1亿,然后乘几何发展,最后一下子到了4亿。也就说清朝一朝,生得比上面所有的朝代都多。

但是,这个在“病态繁荣”里面的说法是,因为计划生育的缺乏,人口增长本身就是“病态繁荣”的一部分。而且,严格来说,人口增长并不过分,是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因为多出来的人口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发展教育、发展科学、发展工商业,但是帝制绝对限制你这一点,除了务农和读书,基本不能干别的,所以这多出来的人口会给王朝本身带来麻烦,也就是2树说的一遇到灾变就完蛋。

这就是自杀。

变相抑制人口增长。

而2树说的西方那边有同样的情况,很可能就是因为人口的增长超过了可以养活他们的范畴,所以多出来的人口只能向外求发展,最后的结果就是战争。

终其原因可能是因为2点:1、欧洲国家地盘小,资源又缺乏,人口一增加,只能往外找新土地。2、欧洲本来传统意识形态比较开放,继承自希腊的联邦制度,而他们最后搞出来的专制里,国王的权利与可以管辖的范围,不能与中国帝制中的皇帝相比。他们的国王还受教权和贵族的牵制,君主本身权利空虚,专制松散,容易发生改革和变化,更适合民主或共和制的产生。但是国家之间的发展良莠不齐,容易起冲突。

他们是靠这种方式来适应人口的增长,也就是说其实他们的人口也是适应生产力的,只是地盘不够,耕种面积少,只能选择扩张。而中国因为地理环境与农业帝国的因素,多出来的人口不会向外发展,所以只好自杀掉。等到实在杀不掉的时候,就是制度本身该灭亡的时候了。



其余的明天来说,困了……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00: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是那个里面,还是WOW里,都不是说兽人爱战的……那个里面,兽人只是靠打猎为生,生活简单 ...
观众3号 发表于 2009-10-30 00:04

好吧,那就改成:

兽人爱淳朴,精灵爱思考,人类爱建设,亡灵爱杀戮,不同的种族有不同的生存之道。

也很通顺~

而且我当时写的时候,想到的并不是WOW,而是战锤~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00: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尔衮是战死的?真是好意外,还以为是忽然就死了呢。正常死的那种,电视里都是这么演的。

话说明朝的御 ...
观众3号 发表于 2009-10-29 23:58

是战死滴,至少是在打仗的地方死的,也就是说在前线。

电视剧里面它根据剧情它会自己编点东西,不能完完全全的相信~
反正我最喜欢的就是,在知道正史之后,再去看电视剧怎么编,小说怎么写,最后评论他们编得好不好,水平高不高,个人的一个小爱好~><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01: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明朝的御史那种据说官职不过七品,却可以去地方随意检查大官的体制,也是明朝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的体制吧?

记得明朝不是也说管理机构很不错,所以即便皇帝不干活,也顺利治理了很多年,军机处究竟是个什么单位啊?军事上的?
观众3号 发表于 2009-10-29 23:58

嗯嗯,对的对的,三号可能说的是两种:一个是“破家县令”。

因为明朝帝制完善,即使一个七品县官也可以行使帝国权利,也就是说他是朝廷命官,所以他可以代表皇帝的名义来推行政治。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全天下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归皇帝所有,个人只是占有,皇帝想收回,随时可以收回。“破家县令”靠的就是这一点,可以整垮许多大富豪大亲王。

一个是“御史”。

他是独立于其他官员的另外一种官员,相当于丐帮里面的“执法长老”,他的权利不受任何大官的约束,只听命于皇帝本人,只能被皇帝任命,甚至还拥有非常大的权利,可以弹劾高官。弹劾错了,不受惩罚,弹劾对了,高官倒霉。这是为了防止官员腐败产生的制度。清朝也有相应的机构,叫都察院,里面不仅可以参高官,还能参亲王、参皇子、参太子,总而言之就是除了皇帝,谁都可以弹劾,还不用负责任。

但是这个弊病也极大,因为他们也是官,也会被收买,他们还会拿手中的弹劾权利来与其他官员私下做交易,来获取暴利。人品不好的话,当上“御史”或进“都察院”,造成的危害很大,而且最关键的是,他们监督官员,而没人监督他们。所以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反腐方法。应急之策而已。


军机处我明天来说~

要睡觉了~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9-10-30 01: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晚安,希望明天可以把前端时间能用电脑手写的短篇抄录完成。

希望明天可以在出门之前,把十话的内容整理完毕。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15: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1364# 观众3号
三号真是勤快哦,加油~我要是有你一半动力就好了,有时候觉得码字好累~

军机处  

这个要先从丞相说起。原来帝国制度里有“丞相”这个职业,具体参考曹操。丞相可以自己建立一个“丞相府”,里面有专门属于他的官员机构和秘书,相当于一个小型朝廷,权利很大,全国有许多事情不用通过皇帝,丞相可以直接拍板。

但这个太容易培养权臣,具体参考曹操。

为了削弱这个职位对皇权的威胁,历代都在做相应的改革。直到朱元璋的时候,他彻底废除了丞相这个职位,用“内阁”取而代之。简单来说就是用一个秘书团体,来代替丞相一个人的功能。将丞相的职权分散到内阁里每个人身上,让他们互相牵制,不会出现一个人专权,势力威胁到皇帝。内阁里面最大的官明朝一般叫“阁老”,“张阁老”“王阁老”什么的,其实相当于丞相,只是没丞相权利那么大。

但是这样一来问题又有了。

丞相的职权是分散了,但丞相的工作效率却找不回来了。以前都是一人说了算,办事速度快,但是现在变成了三个人,或是更多的人来做同一件事,大家意见不合的时候要吵架, 好不容易吵完了,最后得出一个互相妥协的结论,上报到皇上那里,皇上不满意,批回来重新吵。这样效率没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即使丞相的职权分散了,但是每个“阁老”的权利仍然很大,而且因为内阁特殊机构的原因,出现了党派之争。比如三个“阁老”,其中有两个“阁老”是一派的,他们就开始排挤另外一个“阁老”,吵架的时候互相压制,容易引起党争。而且一旦里面出现了有一派势力过大,就不光是权臣的问题了,而是一个党派的威胁,这比权臣还恐怖。明朝、清朝都出现过这种问题。

但是军机处把以上问题全部解决了。

1、彻底解决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雍正七年的时候,西藏反叛,为了能够第一时间内处理边境的军事问题,雍正搞了一个叫“军机处”的地方,从那以后,所有前线递过来的消息,不用通过内阁,直接到达军机处,由皇上和他指派的大臣亲自处理。但实际上不光是军政,其他政务也这么办,这样一来,内阁就被闲置了,至此从历史上消失。

内阁一消失,相当于“丞相”这个职位被彻底取消了,没有人再能够拥有丞相的权利。

军机处的用处就是,它干丞相该干的事情(参与最高决策),但得不到丞相的任何好处。甚至在军机处里面做事的大臣,连一个名号都没有,“军机大臣”“大军机”“小军机”那是后来才有的,在雍正、乾隆这几朝的时候,没有这种叫法,只叫做“在军机处行走”。进了那个房子,你就干丞相该干的事,出来了,你什么都不是。

这样一来,连“阁老”那种分散权力都没有了,更不用提什么党争派别,自从有了军机处以后,清朝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权臣、权党(摄政时期除外,那是皇帝亲自指派的)高官对皇帝的威胁彻底消失了。大家都变成了皇帝的公务员,只能做事,没有实权。


2、军机处提高了办事效率。

往年内阁的行政方法是什么咧?地方上的折子递到内阁里面,由内阁分门别类,“阁老”们再查看,查看完了一起商量,商量出了一个结果之后,拟一个条陈,最后提交给皇帝。皇帝看了之后再批,不行的话要重新商量,行的话直接执行。

这就比较麻烦了。

皇帝不能直接接触政务,要通过内阁商量完之后再告诉他,他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也是为什么明朝皇帝可以不理政,但是国家照常运行的原因,因为内阁全权处理了)这样一来,实际上皇帝的权利被内阁架空了一部分,他有时候还要受内阁牵制,他的政策不能得到完全的实行,因为“阁老”们要和他“商量”。

而且“阁老”可以利用这个权利,做很多坏事。打个简单的比方:黄河决口了,地方官赶紧写个折子上报,但是折子到了“阁老”这里,“阁老”不喜欢那个地方官,想把他整下去,于是他就将黄河决口的折子压下来,不上报,过了好几天,他再拿出来,写个条陈报告给皇帝。皇帝命令赶紧赈灾,但是已经晚了,灾情早就扩大了。问题一严重,事后要追究责任,结果只能是那个地方官倒霉。他有苦说不出,黑锅全该他背。

其实换一两个官是问题不大的,但这样搞下去,损害的就是国家利益。尤其是当这个权利利用到党争里面,非常可怕。今天我整你,明天你整我,结果就是政务也处理不好,国家利益也得到了损害,皇帝还郁闷。他心是好的,但下面人给他捣乱。

有了军机处,这些都解决了。

军机处里的大臣没有任何决定政务的权利,他们只能当面向皇帝陈述意见,提出自己的想法,决定权全部在皇帝手上。而且折子来了之后,当面讨论,不允许私自积压,他们也不能写什么条陈,只能老老实实把折子内容原封不动的读给皇上听,然后大家一起讨论。

讨论的时候也不是大臣商量,而是他们和皇帝一对一商量,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皇帝喜欢用谁的意见就用哪个,只要满意,马上拍板,御批一提,瞬间就能重新再发回地方,处理政务的速度非常快。据统计,一个偏远地方的政策实施,十几天就能一个来回。

而且军机大臣互相独立,谁也不能影响谁,他们只能向皇帝陈诉意见,可能不和的时候会吵两句,但不会出现以前内阁里面因为吵架耽误政策的事情。皇帝要是不想看你们吵了,他直接决定,你也没得话说。这样就很彻底的避免了党争,你党争有啥用?我拉拢一个军机大臣,每次讨论的时候我让他跟我说得一样,但是皇帝偏偏听那第三个人的意见,不听你们的,你党了等于没党,白费力气。


3、军机处提高了所有官员的积极性。

按照前面来说,军机处架空内阁,不让大臣有丞相的权利,大臣应该很反感才对?事实相反,军机处比内阁更受欢迎,因为进内阁非常难,要熬资历,还要看家庭背景,所以“阁老”一个个都牛B哄哄的,出去之后前呼后应,俨然一个小党派的头头。

但是军机处的大臣全由皇帝一句话任命,什么人都可以进军机处。

据统计,历史上面进军机处的人,官位最低的根本就没有品级。而且在军机处里面,你没有名号,(军机大臣那是后来为了方便叫的)你还是你以前的那个官,只是奉皇上的命令“在军机处行走”而已。打个比方,雍正年间,一个甘陕总督,他是地方官,到北京来述职,皇帝很信任他,就让他暂时“在军机处行走”,于是这个地方官参与了帝国的最高决策,做出了“丞相”才能做的事情。

这对那些根本没有指望进内阁的人,是多么大的鼓励。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亲王也可以进军机处,只要皇帝一句话。以前宗室是不能够进内阁的,顶多只能带兵和参与六部事务,也就是说,亲王只能办事,不能参与决策。但是现在可以了,有什么比自己家里人更值得信任呢?从秦开始,能让亲王担任“丞相”这个职位的,只有军机处才办得到。

这就充分利用了宗室力量,来牵制朝臣。

而且也把宗室的活力鼓舞起来了,满清一朝本来宗室就很强,这样一来,从雍正朝开始,一直到慈禧,出了好几个十分能干的大亲王,支持着国家朝政,对稳固皇权起了很大的作用。


4、军机处能充分发挥官员的能力。

以前因为“阁老”们互相牵制,决策往往得不到最佳方案的实行,因为大家要妥协,采取一个折中的方法。比如说我有一个很好的建议,但是说出来后,其他“阁老”不同意,只好再商量,为了尊重他们的意见(想不尊重也不行),我只好让步,把那个意见改得不像我的意见,再交给皇上。

这样的结果是人才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但是军机处就不一样了。每个人向皇上陈述意见的机会是均等的,他们说,我也说,我说得最好,皇帝肯定听我的,我的真实想法和我的实际能力可以完完整整的传达给皇帝知道。哪怕就是皇帝不听我的也不要紧,至少他知道我是怎么想的了。

这个比高官厚禄还吸引人。

中国士子其实大部分人品都不差,尤其往上走,基本上都有能力。很多时候,给他们高职位,不如用他们的意见更能让他们开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的就是这个成就感。更何况军机处有一个相对紧张的竞争环境,每个人都必须表达自己的意见,哪怕你就是说一句“同上”,你还是要说。这样皇帝能了解你,你也可以看出自己跟别人的差距。因为你今天没有说好,皇帝采取了他的意见,你心里不高兴,下次发誓一定要说得比那个人更好,这样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才干得到了发挥,不再受职位和人际关系限制,反正大家都没有权,出了军机处还是自己的老本行,你打你的铁,我烧我的水,只有在军机处里面的时候我们才发表意见,不存在利用权利互相牵制的事情。

所以一直到清末,军机处里面的大臣都是自己代表自己,没有拉帮结派的事情发生,他们也没有下属机构,没有私人秘书,没有下级官员,顶多就是收一点学生,赚一点孝敬钱(这是外快,得偷偷干)


5、皇帝能够充分信任军机处。

比起内阁里面那些喜欢摆资历的老头,皇帝肯定还是喜欢自己任命的人。

军机处里面的人进进出出全凭皇上一个人说了算,除了太监和后妃不能进军机处以外,基本上没有限制。这就方便皇帝控制。而且因为是皇帝亲自任命的人,你们两个之间有信赖关系,进了军机处,你跟皇帝同心同德,办起事情来速度快。更何况那些被皇帝破格提拔的人,本来完全没有机会走到“丞相”这个位置,但因为皇帝喜欢你,就让你来了,还不感恩戴德,知遇之恩,赶紧卖命干活来回报皇帝。

而且军机处没有实权,它就是一个办事机构而已,里面个人的意见虽然可以影响到皇帝,但不会威胁到皇帝,更不会牵制皇帝。顶多就是皇帝为了照顾他们的人际关系,把话说好听一点,雨露均分,互相安慰一下就行了,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

据说这个地方经常闹红脸,军机大臣之间从来没有互相喜欢过谁,都很讨厌另外几个。听说现在军机处里面还挂着雍正当年写的牌匾,叫“一团和气”,就是让他们表吵架。

其实这个对皇帝是很有好处的,这个互相牵制比内阁里面的互相牵制还要厉害。是真正的牵制。皇帝坐山观虎斗,玩点手段,掌握他们之间的平衡就可以,还能随时利用他们互相吵架暴露出来的弱点整他们。慈禧太后很会搞这个,玩得比雍正还好。而军机处里面的吵架不会影响到政务的实施,因为他们不是为党派吵,也不是为个人权利吵,纯粹就是看对方不顺眼,不希望对方得宠而已。

更何况他们并没有决定权。吵一下气氛更好。

这就是雍正利用了人性。


整体来说,终其清朝一代,有了军机处后,党争、权臣、政务拖沓、以权谋私的贪官(和珅除外,他是乾隆故意放纵的)朝政风气萎靡不振,这些会影响到皇权和政务实施的坏毛病全部没有了(相对来说)。清朝就是因为这一点,直到太平天国动乱,八国联军侵华,日军海战,一直到最后的最后,都能保持政权的完整,和平过渡。

所有无论什么书上都会写,有了军机处,帝制才完美。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16: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仅供参考~

里面的细节和资料只是我在看到过的范畴内总结的,肯定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或是不对的地方。
所以只是参考,不是结论~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0 17: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关于病态繁荣)


但是这样的改革,又是以盘剥官僚集团为基础,再加上雍正本人做事极端,能不杀的他要杀,能不圈的他要圈,他还特别喜欢抄家,抄完了他也不花,全部扔国库。久而久之,官僚集团对他的看法会如何?不言而喻。

雍正一朝,无官不清。

这个清是靠怕雍正怕来的,并不是真正自发的清廉,所以等到雍正一死,前功尽弃。

雍正十三年之后,乾隆登基。又一轮新的病态繁荣开始了。

关于乾隆的“好人好事”,这里不说了,说起来太长。总而言之就是,雍正作为一个转折点,让清朝的“病态繁荣”持续了一百三十四年之久,连接三朝,史无前例,“事实上,有清一代,无宦官之乱,无外戚之祸,无荒淫昏戾之君,无帝后被废被杀,应该算是‘安定团结’。清代统治者(包括皇帝和摄政人物)也大多勤政……清帝国制度相当完善,办事效率和保密程度也比较高。从中央到地方,体系严密,结构完整,号令通畅。因此虽然祸乱不断,却从未动摇国本,引起分裂,最后终能以和平方式,将政权完整交出。清之政治,并非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糜烂。”这有一大部分归功于满清皇族内部的忧患意识,与谨慎态度。但即使如此,清朝还是在维持了二百九十多年后趋向灭亡,而且这一次灭亡,是制度的灭亡。

这里又回到原点了。

以上都是从分散在易中天的书中关于“病态繁荣”的观点与资料收集总结起来的东西,而终其“病态繁荣”究竟想表达一个怎样的观念呢?

1、帝国制度是一个可以无限循环的自我修复系统。(相对而言)

也就是说,如果全世界只有中国一个国家,帝制就能长久的存在下去,当然,这只是假设而言。而且即使仅有中国一个国家,它能循环到什么时候,也很难说清楚,但至少到清朝一代,极有可能不会灭亡。

2、帝国制度只能从外部摧毁。

任何在帝制里面产生的商品经济,改革改制,繁荣盛世,贸易高峰,都不能让帝制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为那只是一种病态繁荣,它不能孕育和产生资本主义的萌芽,反倒还会加速王朝的灭亡。仅有外来力量的冲击,才能打破这个自杀循环的规则,引起制度的真正灭亡。

以上观点存疑。


——参考自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发表于 2009-10-30 17: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听到最后的感觉就是在说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呢?

不过军机处是终于弄明白了。

那么就没有人因为皇帝不用自己的建议,而一生气,以后只说同上再不出主意的吗?
JOJO-China.com - JOJO黄金之心 - 引力就是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组织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微博手机版|Archiver|小黑屋|JOJO黄金之心 ( 沪ICP备17003218号-3 ) 繁體中文

GMT+8, 2025-9-14 06:12 , Processed in 0.064269 second(s), 23 queries .

© 2000-2022 JOJO GOLDEN HEART

JOJO-CHINA.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